[实用新型]一种反射式微成像镜头有效
申请号: | 202022818867.1 | 申请日: | 2020-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381411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7 |
发明(设计)人: | 任建锋;李林峰;陈劭同;黄启泰;倪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G02B17/08 | 分类号: | G02B17/08;H04N5/225 |
代理公司: | 苏州智品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45 | 代理人: | 王利斌 |
地址: | 215137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反射 式微 成像 镜头 | ||
本实用新型光学器件领域,公开了一种反射式微成像镜头,镜筒内依次设置为:离轴扩束系统、成像镜头、CCD、无线传输装置、接收终端;其中离轴扩束系统由次镜和主镜组成,次镜为凸离轴抛物面,主镜为凹离轴抛物面,次镜与所述主镜共焦点;入射光入射至次镜后被反射至主镜,经主镜反射后扩束为平行光束,平行光束经成像镜头后成像于CCD、CCD中的采集的信号经无线传输装置传输给接收终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构造清晰易懂,镜头具有小视场、短焦距的特性。这几个部件组成的镜头,可以获得亚微米分辨率图像,给高精度的工业品定位、判错以及监控带来更好的解决方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学器件领域,具体为一种微成像镜头。
背景技术
微成像镜头是工业领域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该镜头涉及到相机、摄影机、显微镜以及扫描仪等像获取装置。为了方便人们使用而逐步趋向小型化和轻量化。同步的是在成像装置逐步变小的过程中,我们获取的信息量反而在提升,大量的数据对像元数据的传输带来了很大的挑战。目前的微成像应用到监控设备中,然而现有的监控设备拆装不便,不利于维护更换,安装结构强度不高,使用寿命短,功能性低,因此,需要一种便于装卸的微成像监控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透射式镜头无法同时满足小型化和高光学效能的缺陷,提供一种反射式微成像镜头,包括镜筒,镜筒内依次设置为:离轴扩束系统、成像镜头、CCD、无线传输装置、接收终端;其中离轴扩束系统由次镜和主镜组成,次镜为凸离轴抛物面,主镜为凹离轴抛物面,入射光入射至次镜后被反射至主镜,经主镜反射后扩束为平行光束,平行光束经成像镜头后成像于CCD、CCD中的采集的信号经无线传输装置传输给接收终端;其中所述的次镜与所述主镜共焦点。
本方案在工作时,物光平行入射至凸离轴抛物面的次镜后反射至与次镜共焦点设置的凹离轴抛物面主镜,变为扩束的平行光,经成像镜头后被CCD接收。由于次镜与所述主镜均为抛物面且共焦点,因此可组成扩束系统,可以大大缩小光学镜筒长度,实现微型化,采用主镜次镜均采用抛物面,消除系统球差,因此易于提高系统光学性能。
优选方案:
次镜曲率半径记为R2、主镜曲率半径记为R3、离轴扩束系统的扩束倍率记为β,则满足:β=R3/R2。
反射式微成像镜头总长记为L、次镜的厚度记为L2、主镜的厚度记为L3、镜筒的壁厚记为L8,则满足:L=(R3-R2)/2+L2+L3+L8。
所述的无线传输装置的传输方式包括蓝牙通讯协议、红外通信协议、WLAN通讯协议、5G通讯协议。
离轴扩束系统可拆卸的方式设置于镜筒中。可根据需求选配不同扩束比的镜头。
离轴扩束系统为无焦系统;成像镜头为固定倍率成像镜头。
本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构造清晰易懂,镜头具有小视场、短焦距的特性。这几个部件组成的镜头,可以获得亚微米分辨率图像,给高精度的工业品定位、判错以及监控带来更好的解决方案。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反射式微成像镜头结构示意图;
图中:1-窗口,2-次镜,3-主镜,4-成像镜头,5-CCD,6-传输线,7-镜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未经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81886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激光头走位控制装置
- 下一篇:一种玻璃装柜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