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检测双极板厚度的非接触检测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817865.0 | 申请日: | 2020-11-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20004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4 |
| 发明(设计)人: | 徐胜昌;丁旭杰;宣海;陶程;张宝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克斯康制造智能技术(青岛)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B21/08 | 分类号: | G01B21/08;G01B21/20 |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1 | 代理人: | 侯艳艳 |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岛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检测 极板 厚度 接触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检测双极板厚度的非接触检测系统,包括:底板,其一端固定有立柱;测量平台;压板;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其中,所述第一传感器利用第一移动滑台与所述立柱连接;所述第二传感器利用第二移动滑台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第一传感器与所述第二传感器相对设置。本实用新型采用XYZ三轴运动平台实现不同测量区域快速扫描,具有良好的柔性和厚度兼容性。同时能够准确输出双极板两面流道的轮廓点云。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检测双极板厚度的非接触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金属极板是制作燃料电池堆的核心部件之一,极板在设计加工的过程中,需要对极板进行充分的仿真分析及尺寸检测,以保证每一条流道里的流速都基本相近,每一条流道气体的压降比较相近,这样每一条流道才能比较均匀地工作,最终组装出来的电池堆性能一致、稳定,保证使用寿命。极板通过模具辊轧成形以后,通过激光焊接将两片极板焊接成双极板,燃料电池堆主要是由膜电极和双极板按照特定的工艺堆叠而成,双极板两面的沟槽和膜电极(MEA)之间形成流道,分别通入氧化气体和还原气体,双极板内部的流道通入冷却液体。由于焊接会带来局部应力集中及焊接变形,为确保焊接后双极板的流道性能满足设计要求,通常需要对焊接后的双极板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尤其是厚度检测。
综上,现需要设计一种用于检测双极板厚度的非接触检测系统来解决现有技术中双极板厚度检测精度低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检测双极板厚度的非接触检测系统,避免了测量时对双极板涂层造成损伤。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检测双极板厚度的非接触检测系统,包括:
底板,其一端固定有立柱;
测量平台,其位于所述底板上且沿所述底板的X轴方向和Y轴方向运动;
压板,其固定于所述测量平台上;
还包括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其中,所述第一传感器利用第一移动滑台与所述立柱连接;所述第二传感器利用第二移动滑台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第一传感器与所述第二传感器相对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板包括上压板和下压板,分别位于待测产品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上压板和所述下压板为镂空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测量平台上设有伸缩气缸,用于驱动所述上压板沿Y轴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测量平台上对称设有压紧气缸,用于控制所述上压板与所述下压板的间距。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立柱上设有Z轴驱动,所述Z轴驱动用于控制所述第一传感器沿Z轴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板和运动平台的侧边设有X轴驱动和Y轴驱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Z轴驱动连接有安装板,所述Z轴驱动控制所述安装板沿Z轴运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移动滑台固定于所述安装板的底部,所述安装板带动所述第一移动滑台沿Z轴运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传感器相对所述第二移动滑台沿Z轴运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校准器,其位于所述测量平台上。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克斯康制造智能技术(青岛)有限公司,未经海克斯康制造智能技术(青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81786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遮光防氧化瓶子
- 下一篇:一种防水防潮性能好的木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