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保温防护套有效
申请号: | 202022814180.0 | 申请日: | 2020-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334059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发明(设计)人: | 梁燕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燕珍 |
主分类号: | H01M50/242 | 分类号: | H01M50/242;H01M50/244;H01M50/249;H01M50/258;H01M50/264;H01M10/615;H01M10/625 |
代理公司: | 广州文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35 | 代理人: | 邓陶钧 |
地址: | 511400 广东省广州市番***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汽车 电池 保温 护套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保温防护技术领域,具体揭示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保温防护套,包括保护套,所述保护套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组合环,所述组合环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若干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弧形板,所述组合环的内侧安装有电池,所述电池的外侧与弧形板互相适配;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保护套配合设置的橡胶圈,在连接槽的组合作用下,配合着设置的电池,可以方便的让整个保护套更好的对电池进行防护,通过设置的防滑垫配合设置的气囊圈,在对电池进行防护的时候,可以对电池进行夹持,避免电池出现松脱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保温防护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保温防护套。
背景技术
在所有的环境因素中,温度对电池的充放电性能影响最大。在电极或电解液液面上的电化学反应和环境温度有关,且由于电极和电解液,是锂电池的心脏,如果温度下降,电极的反应率也会出现下降。假设温度上升,反之电池的输出功率也会上升,温度也影响着整个电池充放电的能力,过高的温度和过低的温度均容易影响锂电池的正常使用。
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历史过程中,现有的新能源汽车主要还是采用锂电池为主的动力来源来进行驱动整个车辆进行运转。因此在使用的时候需要对锂电池的外表面进行防护,避免过低或过高的温度,影响到整个电池的正常使用的现象。而现有的锂电池的防护功能,通常由于车厢内空间较小,因此防护措施不到位,容易引起整个锂电池温度调控措施较差的问题,因此我们提出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保温防护套。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保温防护套,具备能够方便的对整个新能源电池进行防护和保温,且使用的时候不会影响整个新能源电池的正常使用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在使用的时候,保温性能不够好,且使用时容易影响整个新能源汽车电池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新能源汽车电池保温防护套,包括保护套,所述保护套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组合环,所述组合环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若干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弧形板,所述组合环的内侧安装有电池,所述电池的外侧与弧形板互相适配,所述组合环的外侧等距离开设有若干连接槽,所述连接槽的内侧转动连接有抵触杆,且所述抵触杆的外侧靠近电池的一面处设有橡胶垫,且所述保护套的内侧设有保温棉,通过设置的保温棉配合设置的保护套,在使用的时候能够让整个电池更好的得到保温。
本实用新型的新能源汽车电池保温防护套,其中弧形板的板体处开设有弧形凹槽,该弧形凹槽处固定连接有防滑垫,所述防滑垫的与弧形板的内侧呈同一水平直线处,该防滑垫为橡胶制成,通过设置的防滑垫,配合设置的弧形板,在使用的时候能够和弧形板进行组合,使得整个装置更好的对电池进行适配。
本实用新型的新能源汽车电池保温防护套,其中保护套呈八边状设置,且该保护套的顶部中部与右侧中部均开设有条形凹槽,该条形凹槽处固定连接有组合槽,所述保护套的底部中部与左侧中部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卡块与组合槽互相适配,通过设置的卡块配合设置的保护套,在使用的时候能够与保护套进行组合,使得整个保护套更好的和电池进行适配。
本实用新型的新能源汽车电池保温防护套,其中组合环的内侧设有防护板,所述防护板的正面中部开设有圆形通孔,该圆形通孔处固定连接有圆环,且该圆环的直径大于电池的电极直径,通过设置的组合环配合设置的防护板,在连接使用的时候能够与圆环进行组合,从而能够让电池更稳定的进行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新能源汽车电池保温防护套,其中圆环的内侧开设有环形凹槽,该环形凹槽处固定连接有气囊圈,所述圆环的中部设有电极口,所述电极口的外侧与气囊圈互相适配,通过设置的电极口能够配合设置的气囊圈,在使用的时候,可以让电池的电极部位裸露在外侧,从而方便电池的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燕珍,未经梁燕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81418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铜线绞线的压线装置
- 下一篇:一种机器人外壳抗冲击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