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隔油隔渣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813608.X | 申请日: | 2020-11-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86564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 发明(设计)人: | 李智鹏;吴子超;罗宇丰;罗建钊;李光耀;刘悦勇;陈慧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誉设计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9/02 | 分类号: | C02F9/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28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隔油隔渣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隔油隔渣结构,包括:池体、盖板、进水管、出水管、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池体的开口朝上,所述盖板盖设于所述池体的开口;所述池体内的前侧壁和后侧壁上分别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分别连接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池体内沿所述进水口到出水口的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将所述池体分别隔出依次连通的沉渣腔、浮渣腔和出水腔。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的隔油隔渣结构,巧妙地设置了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将池体内部分隔为依次连通的沉渣腔、浮渣腔和出水腔,对废水中油渣的过滤,实现渣水分离、油水分离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含油含渣废水处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隔油隔渣结构。
背景技术
现在油污染对生态环境越来越严重,很多酒店和居民的生活废水中有很多油水。目前,大多采取将含油废水直接排放到下水沟的方式,没有任何的处理和收集。含油废水如不经处理直接排入城市排水管道,即会形成所谓的“地沟油”,对排水设备和城市污水处理厂都会造成影响。
现阶段的隔油隔渣池的结构均较为简单,并不能有效的去除油和沉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隔油隔渣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点与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隔油隔渣结构,包括:池体、盖板、进水管、出水管、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
所述池体的开口朝上,所述盖板盖设于所述池体的开口;所述池体内的前侧壁和后侧壁上分别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分别连接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
所述池体内沿所述进水口到出水口的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将所述池体分别隔出依次连通的沉渣腔、浮渣腔和出水腔。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的隔油隔渣结构,巧妙地设置了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将池体内部分隔为依次连通的沉渣腔、浮渣腔和出水腔,对废水中油渣的过滤,实现渣水分离、油水分离的效果。
在一优选或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板的下端与所述池体的底部相抵接,所述第二隔板的下端间隔于所述池体的底部,且所述第二隔板的下端与所述池体底部的间隔距离小于所述第一隔板的高度。
在一优选或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板的上端与所述进水口的中心位于同一水平面。
在一优选或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所述第二隔板的下端与所述池体底部的间隔距离为50~60cm;所述第一隔板的高度≥80cm。
在一优选或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均与所述池体内的左右侧壁可拆卸式连接。
在一优选或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池体内设置有两组滑槽,每组滑槽均包括两个分别固定连接在池体左右侧壁的不锈钢滑槽;所述第一隔板插入其中一组所述滑槽内,所述第二隔板插入另一组所述滑槽内。
在一优选或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盖板上为带耳钢盖板。
在一优选或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池体内设置有一提渣斗,所述提渣斗位于所述沉渣腔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隔油隔渣结构的俯视图;
图2为图1中A-A方向剖面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B方向剖面示意图;
图4为图1中C-C方向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同时参阅图1-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隔油隔渣结构,其包括池体10、盖板20、进水管30、出水管40、第一隔板50和第二隔板60;本实用新型隔油隔渣结构使用方便,便于操作,隔油效果良好,且便于清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誉设计有限公司,未经中誉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81360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