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35kV及以下交联聚乙烯电力电缆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808226.8 | 申请日: | 2020-11-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36623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 发明(设计)人: | 樊群华;耿京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华线缆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B7/38 | 分类号: | H01B7/38;H01B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李兴林 |
| 地址: | 055550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35 kv 以下 交联 聚乙烯 电力电缆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35kV及以下交联聚乙烯电力电缆,包括线缆本体,所述线缆本体外侧包裹有线缆套,所述线缆套内侧加工有螺纹圈,且所述线缆套外壁和螺纹圈内壁均涂覆有粘性层,所述螺纹圈与线缆本体相贴合,所述线缆本体外壁加工有绝缘层,所述螺纹圈上下两端外侧设置有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的外壁均设置有剥皮件,本实用新型可便于对电缆进行剥线,提高了维修人员的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35kV及以下交联聚乙烯电力电缆。
背景技术
电缆是供电设备与用电设备之间的桥梁,起传输电能的作用。应用广泛,因此故障也经常发生,下面简要的分析高压电缆常见问题产生的原因,按照故障产生的原因进行分类大致分为以下几类:厂家制造原因、施工质量原因、设计单位设计原因、外力破坏四大类,在维护和检修电缆过程中,经常会需要对电缆进行剥线和接线等操作,现有技术中,检修人员携带剥线钳对其进行剥线,经常会将工具丢失,使用带来不便,为此,我们提出一种35kV及以下交联聚乙烯电力电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检修人员携带剥线钳对其进行剥线,经常会将工具丢失,使用带来不便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35kV及以下交联聚乙烯电力电缆。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35kV及以下交联聚乙烯电力电缆,包括线缆本体,所述线缆本体外侧包裹有线缆套,所述线缆套内侧加工有螺纹圈,且所述线缆套外壁和螺纹圈内壁均涂覆有粘性层,所述螺纹圈与线缆本体相贴合,所述线缆本体外壁加工有绝缘层,所述螺纹圈上下两端外侧设置有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的外壁均设置有剥皮件。
优选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分别活动贴合在螺纹圈上下两端外侧的一号夹板和二号夹板,所述一号夹板和二号夹板两端分别延伸出有一号支撑座和二号支撑座,两组所述一号支撑座和两组二号支撑座外侧均设置有连接机构。
优选的,所述剥皮件包括两把刮刀,两把所述刮刀分别固定卡装在易一号夹板和二号夹板的外壁。
优选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固定卡装在靠近二号夹板处的一号支撑座内侧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外侧上方位置延伸出有螺纹柱,所述螺纹柱外侧从上之下依次套设有二号固定环和一号固定环,所述二号固定环和一号固定环之间活动贴合有二号支撑座,所述二号支撑座滑动在螺纹柱的外侧,所述一号固定环和二号固定环之间为反向螺纹设置。
优选的,所述绝缘层由聚氯乙烯材料制成,且所述绝缘层厚度为0.1~0.2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线缆套内侧设置有粘性层,从而使得螺纹圈可以与线缆套呈一体设置,且螺纹圈可配合刮刀快速进行剥线,从而便于检修人员对其进行接线操作,检修人员拉住螺纹圈的一端,螺纹圈便可带着线缆套一同绕着螺纹面拉开套设在线缆本体外侧的线缆套,直至到可以接线的距离便可停止,接线完成后将夹持机构滑动至靠近接线处的一侧边沿,将一号夹板和二号夹板固定在螺纹圈外侧,可通过刮刀将拉开的线缆套进行切除,最后在通过一号固定环和二号固定环将一号夹板二号夹板进行固定即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35kV及以下交联聚乙烯电力电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35kV及以下交联聚乙烯电力电缆放置箱部分结构剖视图。
图中:1、线缆本体;2、粘性层;3、线缆套;4、螺纹圈;5、一号支撑座;6、固定杆;7、螺纹柱;8、一号固定环;9、二号固定环;10、刮刀;11、一号夹板;12、二号支撑座;13、二号夹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华线缆有限公司,未经三华线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80822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