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力式单火开关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807050.4 | 申请日: | 2020-11-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36643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 发明(设计)人: | 赵科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迈创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H13/06 | 分类号: | H01H13/06;H01H13/04;H01H9/16 |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汇诚永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0 | 代理人: | 王春丽 |
| 地址: | 2154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力 式单火 开关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开关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力式单火开关,其减少第一电器外壳和第二电器外壳整体发生脱落的情况,提高实用性;还包括固定架,固定架上设置有卡槽,固定架的卡槽上可拆卸设置有连接架,连接架的前端设置有第一电器外壳,连接架的前端与第一电器外壳的后端连接,第一电器外壳的内部设置有电器,第一电器外壳的前端设置有第二电器外壳,第一电器外壳的前端与第二电器外壳的后端连接,第一电器外壳的内部与第二电器外壳的内部连通,第二电器外壳上设置有多组螺纹孔。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开关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力式单火开关。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单火开关。单火系统的开关(通常要使用钥匙),可自由开启或关闭单火线圈的主要电路,也适用于其它电系电路。单火开关俗称总开关、总电门或是总钥匙,它是控制全车电路系统的总闸门。它有插接式和旋钮式两种,在单火开关安装在外界时容易发生脱落,牢固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减少第一电器外壳和第二电器外壳整体发生脱落的情况,提高实用性的电力式单火开关。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力式单火开关,还包括固定架,固定架上设置有卡槽,固定架的卡槽上可拆卸设置有连接架,连接架的前端设置有第一电器外壳,连接架的前端与第一电器外壳的后端连接,第一电器外壳的内部设置有电器,第一电器外壳的前端设置有第二电器外壳,第一电器外壳的前端与第二电器外壳的后端连接,第一电器外壳的内部与第二电器外壳的内部连通,第二电器外壳上设置有多组螺纹孔,多组螺纹孔上均设置有固定螺栓,多组螺纹孔分别与多组固定螺栓连接,第二电器外壳通过多组固定螺栓与第一电器外壳固定连接,第二电器外壳的前端设置有两组安装孔,两组安装孔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数字显示板和第二数字显示板,两组安装孔分别与第一数字显示板和第二数字显示板连接,第二电器外壳内部前侧设置有多组模块,多组模块分别与第一数字显示板和第二数字显示板电连接,第一电器外壳和第二电器外壳的底端均贯穿设置有穿线口,第二电器外壳的前端设置有多组按钮架,第二电器外壳的前端与多组按钮架的后端连接,多组按钮架的前端均设置有按钮,多组按钮架的前端分别与多组按钮的后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力式单火开关,固定架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两组第一固定板,固定架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多组第一固定板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力式单火开关,第一电器外壳和第二电器外壳的顶端设置有提示灯,第一电器外壳和第二电器外壳的顶端与提示灯的底端连接,提示灯与第一电器外壳和第二电器外壳内部的工作部分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力式单火开关,第一电器外壳和第二电器外壳的顶端设置有第二固定板,第一电器外壳和第二电器外壳的顶端与第二固定板的底端连接,第二固定板的顶端与提示灯的底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力式单火开关,第二电器外壳内部右侧设置有干燥剂固定架,第二电器外壳内部右侧与干燥剂固定架的左端连接,干燥剂固定架上设置有卡槽,干燥剂固定架上的卡槽与干燥剂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力式单火开关,第一电器外壳和第二电器外壳的右侧均设置有多组通风口,第一电器外壳和第二电器外壳的右侧分别与多组通风口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力式单火开关,第一电器外壳和第二电器外壳的右端设置过滤网固定架,第一电器外壳和第二电器外壳的右端与过滤网固定架的左端连接,过滤网固定架上设置有卡槽,过滤网固定架的卡槽上设置有过滤网。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力式单火开关,穿线口上设置有塑胶防护套,穿线口与塑胶防护套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先将固定架整体固定安装在外界设备上,之后在将电线穿过模块,之后电线与第一电器外壳和第二电器外壳内部的工作部分电连接,之后按压按钮对外界设备进行通电启动,在需要对第一电器外壳和第二电器外壳整体拆卸更换时,直接通过连接架将整体抽取下来,减少第一电器外壳和第二电器外壳整体发生脱落的情况,提高实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迈创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迈创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80705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