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建筑施工的卸料平台有效
申请号: | 202022802471.8 | 申请日: | 2020-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436504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发明(设计)人: | 赵亮;王世雄;王雷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16 | 分类号: | E04G21/16 |
代理公司: | 南京北辰联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50 | 代理人: | 于忠洲 |
地址: | 410004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施工 卸料 平台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施工的卸料平台,包括两个竖向支撑机构、两根C型钢梁、一个矩形框架、平移驱动电机以及一个卸料承接箱;两个竖向支撑机构的支撑高度可调,用于支撑在上下层楼板之间;两根C型钢梁的端部通过两个铰接座分别摆动式铰接安装在两个竖向支撑机构上。该建筑施工的卸料平台利用平移驱动电机、平移驱动座以及两根平移驱动螺杆能够对卸料承接箱进行平移驱动,从而在伸出楼板外后便于承接物料,在收回楼板内时便于卸下物料;利用两个竖向支撑机构能够支撑在上下层楼板之间,从而无需在建筑上打孔,不会影响建筑的结构强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施工平台,尤其是一种建筑施工的卸料平台。
背景技术
在建筑物施工现场,楼板之间的材料一般通过塔吊转运,卸料平台是下层楼板上的材料向上层楼板转运的中转站。现有的卸料平台设置有与楼板固定连接的悬挑梁,用于在楼板外安装工作台。现有的卸料平台在安装悬挑梁时,需要在楼板上设置固定孔,利用固定孔使悬挑梁固定安装在楼板,这种打孔固定安装的方式不仅操作复杂,费时费力,而且还会对建筑结构造成破坏,影响施工质量。
发明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提供一种建筑施工的卸料平台,用于支撑安装在上下层楼板之间,且无需在楼板上设置固定孔,不会对建筑结构造成影响。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建筑施工的卸料平台,包括两个竖向支撑机构、两根C型钢梁、一个矩形框架、平移驱动电机以及一个卸料承接箱;两个竖向支撑机构的支撑高度可调,用于支撑在上下层楼板之间;两根C型钢梁的端部通过两个铰接座分别摆动式铰接安装在两个竖向支撑机构上;矩形框架的左右侧边框分别互动式嵌入左右两个C型钢梁内;在矩形框架的左右侧边框的相对内侧面上均沿长度方向设置有支撑轮槽;在卸料承接箱底部的左右侧边上均间隔设置有各个支撑滚轮,且各个支撑滚轮嵌入行走于对应侧的支撑轮槽内;平移驱动电机固定安装在矩形框架的前侧边框中部;在卸料承接箱的底面中心处固定安装有一个平移驱动座,并在平移驱动座上纵向设置有平移驱动螺纹孔;在矩形框架的前侧边框内侧中部纵向旋转式安装有一根平移驱动螺杆,且平移驱动螺杆螺纹旋合安装在平移驱动螺纹孔上;平移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端部与平移驱动螺杆的前侧端部相对接。
进一步的,竖向支撑单元包括竖向套管、竖向撑杆、顶部支撑板、底部支撑板、环形撑板、两根升降调节螺杆以及一个升降同步链条;竖向套管的下端垂直固定在底部支撑板的上侧面上,竖向撑杆的上端垂直固定在顶部支撑板的下侧面上,竖向撑杆的下端插装在竖向套管的上端管口内;在竖向套管的上端管口外壁上设置有两个侧边支撑座;在两个侧边支撑座上均竖向旋转式安装有一根管轴,且管轴贯穿侧边支撑座,并在管轴的上端上固定安装有一个同步升降齿轮;在两个同步升降齿轮的中心处均设置有一个升降驱动螺纹孔;两根升降调节螺杆贯穿管轴,并螺纹旋合安装在对应位置处的升降驱动螺纹孔上;两根升降调节螺杆的上端均固定安装在环形撑板的下侧面上;竖向撑杆贯穿环形撑板的中心环孔;在竖向套管的上端管口外壁上且位于两个侧边支撑座之间的管壁上均旋转式安装有一个中间齿轮;升降同步链条围绕设置在两个同步升降齿轮以及两个中间齿轮上;在其中一个同步升降齿轮上固定安装有一个升降驱动蜗轮,且升降驱动蜗轮的中心处设置有便于升降调节螺杆贯穿的中心贯穿孔;在靠近升降驱动蜗轮处的侧边支撑座上通过侧边支座旋转式安装有一根升降驱动蜗杆,且升降驱动蜗杆与升降驱动蜗轮相啮合,并在升降驱动蜗杆的端部固定安装有升降驱动摇把;在环形撑板的上侧面上设置有两个延伸至中心环孔处的销杆T形滑槽,并在两个销杆T形滑槽上均滑动式安装有一根升降定位销杆;在竖向撑杆的杆壁上间隔设置有各个定位销孔;在环形撑板的上侧面上且位于两个销杆T形滑槽的端部位置处均设置有一个销杆定位座;在销杆定位座与对应的升降定位销杆之间支撑设置有销杆定位压簧,用于推动升降定位销杆的端部插入对应高度位置处的定位销孔中。
进一步的,在底部支撑板的下侧面上以及顶部支撑板的上侧面上均设置有摩擦凸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80247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造纸技术的防损伤导网辊
- 下一篇:一种液压动力万向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