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延时自清洁水龙头有效
申请号: | 202022799158.3 | 申请日: | 2020-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392950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0 |
发明(设计)人: | 秦红波;汪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K5/04 | 分类号: | F16K5/04;F16K5/08;F16K1/52;F16K1/32 |
代理公司: | 桂林文必达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5134 | 代理人: | 白洪 |
地址: | 541004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延时 清洁 水龙头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延时自清洁水龙头,所述推杆的一端与所述限水盘螺纹连接,并位于所述限水盘的中心处,所述旋钮阀杆与所述本体螺纹连接,并位于所述本体的顶部,所述旋钮阀杆的一端与所述阀芯螺纹连接,并位于所述进水腔的内部,所述阀芯与所述进水腔可拆卸连接,并位于所述进水腔的内部,用户在使用时向上推动所述推杆,水从所述通孔流入,从所述第一出水孔流出,达到洗手的目的,水同时对所述推杆进行了冲刷,使得所述推杆不会留下使用者的污垢或者肥皂,旋转所述旋钮阀杆,调节所述旋钮阀杆和所述阀芯的相对孔的角度,从而调节进水孔的水流量,达到控制出水时间,使得水龙头能够及时的自动关闭,节约了水资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龙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延时自清洁水龙头。
背景技术
现在的水龙头往往将开关设置在上侧,导致其在使用的过程中容易留下前面使用者的污垢或者肥皂,对现在疫情的防控非常不利,并且影响水龙头的美观和使用,特别是在公共区域,使水龙头的寿命大大缩短,同时人们在使用的过程中不能及时关闭,造成水资源的大量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延时自清洁水龙头,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水龙头在使用的过程中容易留下前面使用者的污垢或者肥皂,并且人们在使用的过程中不能及时关闭水龙头,造成水资源的大量浪费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种延时自清洁水龙头,包括本体、推杆、堵水台、限水盘、第一弹簧、滑块、第二弹簧、上端盖、旋钮阀杆、阀芯和定位螺杆,所述本体的内部具有出水腔和进水腔,所述出水腔位于所述进水腔的左侧,所述出水腔与所述进水腔连通,所述出水腔的底部具有第一出水孔,所述进水腔的底部具有进水孔,所述上端盖与所述本体螺纹连接,并位于所述本体的顶部,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所述上端盖可拆卸连接,并位于所述上端盖的底部,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滑块可拆卸连接,并位于所述滑块的顶部,所述滑块与所述出水腔滑动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二弹簧的下方,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滑块可拆卸连接,并位于所述滑块的底部,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限水盘可拆卸连接,并位于所述限水盘的顶部,所述限水盘与所述出水腔滑动连接,并位于所述堵水台的顶部,所述堵水台与所述本体可拆卸连接,并位于所述限水盘的底部,所述推杆的一端与所述限水盘螺纹连接,并位于所述限水盘的中心处,所述堵水台的中心具有第二出水孔,所述推杆的另一端依次贯穿所述第二出水孔和所述第一出水孔,并位于所述本体的下方,所述旋钮阀杆与所述本体螺纹连接,并位于所述本体的顶部,所述旋钮阀杆的一端与所述阀芯螺纹连接,并位于所述进水腔的内部,所述阀芯与所述进水腔可拆卸连接,并位于所述进水腔的内部,所述定位螺杆的一端贯穿所述本体,并与所述阀芯螺可拆卸连接,且位于所述阀芯的侧面。
其中,所述延时自清洁水龙头还包括垫片,所述垫片套设于所述旋钮阀杆的外表面,并位于所述本体的顶部。
其中,所述推杆的下端为水滴状。
其中,所述限水盘和所述堵水台均具有八个均匀分布的通孔。其中,
其中,所述堵水台为圆台形,所述第二出水孔为圆台形,所述限水盘的下端为圆台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用户在使用时向上推动所述推杆,所述限水盘和所述推杆一起向上运动,所述限水盘到所述滑块的底部,推动所述滑块一起向上运动,此时水从所述进水孔流入所述限水盘和所述滑块中间的区域,水从所述通孔流入,从所述第一出水孔流出,达到洗手的目的,水同时对所述推杆进行了冲刷,使得所述推杆不会留下使用者的污垢或者肥皂,由于结构尺寸的设计,使得所述第一出水孔流出的水流量总比所述进水孔流入的水流量要小,随着时间的推移,所述限水盘和所述滑块中间的水压越来越大,水压使得所述滑块下移,此时所述限水盘和所述滑块之间的所述第一弹簧带着所述滑块一起下移,堵住所述出水腔,达到关闭水龙头的目的,不需要用户手动关闭,旋转所述旋钮阀杆,调节所述旋钮阀杆和所述阀芯的相对孔的角度,从而调节进水孔的水流量,达到控制出水时间,使得水龙头能够及时的自动关闭,节约了水资源。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79915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利用烟气余热的钢铁渣微粉选粉装置
- 下一篇:加液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