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回收的新型全塑复合包装软管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797989.7 | 申请日: | 2020-11-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89153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6 |
| 发明(设计)人: | 杨浩;刘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樱包装(江苏)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32B1/08 | 分类号: | B32B1/08;B32B27/32;B32B27/08;B32B7/12;B32B3/06;B32B33/00;B65D65/40;B65D35/02 |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方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7 | 代理人: | 李玉婷 |
| 地址: | 2154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回收 新型 复合 包装 软管 | ||
一种可回收的新型全塑复合包装软管,包括管壁、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均为倾斜面,所述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采用高频焊接连接;其中,所述管壁由外向内依次设有塑料印刷层、第一粘合层、塑料阻隔层、第二粘合层和塑料热封层,所述塑料阻隔层包括涂布层一、涂布层二和聚乙烯基材层,所述涂布层一和第一粘合层连接,所述聚乙烯基材层和第二粘合层连接,所述涂布层二设置在涂布层一和聚乙烯基材层之间。本实用新型的可回收的新型全塑复合包装软管,具有良好的外观,可以做透明管,配合适当的印刷设计,呈现精美的外观效果,整个管体可以看做单一材料,可以回收再造粒,用于吹膜或注塑,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趋势,友好环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包装软管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可回收的新型全塑复合包装软管。
背景技术
全塑复合管凭借其良好的回弹性,可以做透明软管,直观包装内容物,让消费者直观可见,在市场上有一定的关注度,但目前市面上全塑复合管的阻隔性能较差,对内容物的使用有很大的局限性。目前市场上使用的所谓的全塑管使用的材料至少两种以上不同的塑料,除了聚乙烯外还要使用聚酯类薄膜或者乙烯-乙烯醇共聚物类薄膜,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的全塑管。
目前市场上使用的所谓的全塑管阻隔层(聚酯、聚丙烯薄膜类)的热封差的特性决定了其边缝采用搭接的方式焊接,边缝重叠部分非常厚,影响外观、手感及印刷图案的完整性;而乙烯-乙烯醇共聚物虽然可以做无缝搭接,但是对于乙烯-乙烯醇共聚物使用的比例有限制,焊接牢固需要尽可能减少其比例,降低乙烯-乙烯醇共聚物的比例则会影响复合管的阻隔性能,增加聚乙烯的比例则会是管身厚度偏厚不仅影响手感更会增加成本和造成能源浪费。
近年来,对于资源的循环利用及环境保护越发受到重视,软管的回收再利用能够有效的减少能耗及对环境的污染,但目前全塑复合管均使用两种以上材料(聚丙烯、聚酯、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和聚乙烯中的两种以上),不同材料之间无法相熔,所以无法进行回收再造粒。
因此,很有必要开发一种外观良好,阻隔性优异,可低成本回收再利用,并且可以做无缝对接的新型全塑复合管。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回收的新型全塑复合包装软管,提供一种新型镀全塑复合管结构新颖,外观好、高阻隔性、对接强度高、可回收再利用。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回收的新型全塑复合包装软管,包括管壁、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分别设置在管壁的两端,并且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均为倾斜面,所述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采用高频焊接连接;其中,所述管壁由外向内依次设有塑料印刷层、第一粘合层、塑料阻隔层、第二粘合层和塑料热封层,所述塑料阻隔层包括涂布层一、涂布层二和聚乙烯基材层,所述涂布层一和第一粘合层连接,所述聚乙烯基材层和第二粘合层连接,所述涂布层二设置在涂布层一和聚乙烯基材层之间。本实用新型的可回收的新型全塑复合包装软管,具有良好的外观,可以做透明管,配合适当的印刷设计,呈现精美的外观效果,整个管体可以看做单一材料,可以回收再造粒,用于吹膜或注塑,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趋势,友好环境;并且具有如下优点,具有较好的回弹性、外观精美、手感柔和,可进行多种印刷方式的操作,并且可兼有多层复合管的功能性,对内容物达到优异的保护效果。
进一步的,上述的可回收的新型全塑复合包装软管,所述涂布层一采用丙烯酸树脂。
进一步的,上述的可回收的新型全塑复合包装软管,所述涂布层二采用聚乙烯醇或聚偏二氯乙烯。
进一步的,上述的可回收的新型全塑复合包装软管,所述第一粘合层采用聚乙烯树脂或聚酯多元醇类粘合剂。
进一步的,上述的可回收的新型全塑复合包装软管,所述第二粘合层采用聚乙烯树脂或聚酯多元醇类粘合剂。
进一步的,上述的可回收的新型全塑复合包装软管,所述塑料印刷层和塑料热封层均采用聚乙烯薄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樱包装(江苏)有限公司,未经三樱包装(江苏)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79798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混凝土厚度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多功能锯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