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锂离子蓄电池组低温放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792645.7 | 申请日: | 2020-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404375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4 |
发明(设计)人: | 计淑浪;刘善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矫马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42 | 分类号: | H01M10/42 |
代理公司: | 南京泰普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60 | 代理人: | 窦贤宇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离子 蓄电池 低温 放电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锂离子蓄电池组低温放电装置,属于锂离子蓄电池组领域,一种锂离子蓄电池组低温放电装置,包括:放电模块、电源模块、蓄电池和输出模块;本实用新型通过电源模块进行输入工作电压,同时进行工作电压控制输入锂离子蓄电池,同时当锂离子蓄电池进行为工作负载进行低温放电时,通过放电模块进行电压输出且进行有效控制,同时放电模块进行输出电压至输出模块,输出模块在进行低温工作下,通过保证输出电压稳定,进行逐级放电,同时进行输出电压时,进行输出电压的滤波,从而有效的保证电压的稳定行,从而提高锂离子蓄电池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锂离子蓄电池组低温放电装置,属于锂离子蓄电池组领域。
背景技术
蓄电池也称二次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一种装置。经过100多年发展,蓄电池已经广泛应用于交通、能源和电子设备等领域。目前应用最多的有铅酸蓄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等。近年来,我国蓄电池产量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大型电池企业累计总产量已超过220.7GWh,占世界总产量的40%以上。
锂离子蓄电池作为一种20世纪90年代初期发展的先进蓄电池,具有高比能量、高电压、良好的低温性能、低的自放电率和无记忆效应等一系列优点。
但现有技术中的锂离子蓄电池在温度很低的工作条件下,使用寿命会大大下降,同时由于温度的不稳定,会使锂离子蓄电池组低温放电装置输出的电压不稳定,从而导致工作效率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提供一种锂离子蓄电池组低温放电装置,解决上述提到的问题。
技术方案:一种锂离子蓄电池组低温放电装置,包括:
放电模块,用于进行锂离子蓄电池组的输出电压放电工作;
电源模块,用于进行姜输入的电源电压转换为工作电压,同时输入锂离子蓄电池组;
蓄电池,用于进行存储电能,同时进行工作放电;
输出模块,用于进行输出电压的低温放电,同时进行低温放电保护。
优选的,电源模块包括:电阻R1、电容C1、整流桥BR1、电容C2、稳压管D1、三极管Q1、电容C3、二极管D4、可控硅U1、可控硅U2、电阻R2、稳压管D2、电阻 R3;
所述整流桥BR1的输入端输入电压,所述整流桥BR1的负极输入端同时与所述电阻R1的一端和所述电容C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和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输入电压,所述整流桥BR1的输出端同时与所述电容C2的一端和所述可控硅U1的负极连接,所述稳压管D1的负极同时与所述电容C2的一端、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和所述稳压管D2的负极连接且输出电压,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同时与所述二极管D4 的正极和所述电阻R2的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同时与所述电容C3的一端和所述可控硅U1的正极连接,所述可控硅U1的控制端与所述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所述可控硅U1的负极与所述可控硅U2的正极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同时与所述电阻R3的一端和所述稳压管D2的正极连接,所述可控硅U2的负极与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且输出电压。
优选的,电源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蓄电池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蓄电池的输出端与所述放电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优选的,放电模块包括:稳压管D3、电阻R7、电阻R6、三极管Q2、三极管Q3、电阻R4、电容C5、电容C4、可控硅U3、可控硅U4、电阻R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矫马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矫马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79264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品香用多位试验台
- 下一篇:座椅安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