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轨道车多重被动缓冲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790471.0 | 申请日: | 2020-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430503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发明(设计)人: | 钟佩思;张振宇;吕文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F15/03 | 分类号: | F16F15/03;F16F15/023;F16F15/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590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轨道 多重 被动 缓冲 装置 | ||
一种轨道车多重被动缓冲装置,属于防撞控制技术领域。包括弹簧缓冲系统、气缸缸体、稳压系统和发电系统组成。弹簧缓冲系统的气杆插入气缸缸体,弹簧的一端与气缸缸体的弹簧固定扣连接,另一端与接触盘的一端接触,稳压系统与气缸缸体借助高强度空心管和溢流阀底座连接,发电系统与稳压系统连接。借助弹簧缓冲系统、稳压系统和发电系统组成的弹性缓冲、气压缓冲和电磁缓冲实现轨道车速度在短距离、延长时间条件下的降低,避免轨道车在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无法在有效安全距离外的进行提前制动造成与前车高速度碰撞,造成严重的列车碰撞事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轨道车多重被动缓冲装置,具体地说是采用了弹簧缓冲系统、气缸缸体、稳压系统与发电系统相结合的轨道车多重被动缓冲装置,属于防撞控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从曾经的蒸汽火车,到现在的高铁,从地铁到云轨列车,轨道车在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是相应的轨道车碰撞事故发生率也在逐渐升高,并且一旦发生事故就会造成很多人的伤亡,激光测距仪、雷达等设备应用,能够有效在安全距离外探测前方障碍物使轨道车在高速状态下提前制动,避免与前方障碍物发生高速碰撞,造成大的伤亡。然而现在的轨道车都采用了电力系统供电的方式,内部的设备也都采用了电动,在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难以有效探测前方的障碍物,无法实现在有效距离进行提前制动,虽然轨道车失去动力速度,但是100km/h的列车紧急制动需要800m以上,因此实现轨道车在短距离快速降速变得尤为重要。
虽然市面上出现了很多被动缓冲装置,但是多数采用了电力的方式,这对于失去电力的轨道车是不起作用的,有的采用了液压的方式,虽然能够有效起到缓冲作用使轨道车速度能够在短距离下速度快速下降,但是需要携带额外的液压缸和液压油,在发生碰撞后一旦装置破损造成液压油泄露有可能造成轨道车部分装置的二次损伤,甚至在高压下造成液压缸爆裂,碎片造成内部人员的损伤,因此有必要对该装置进行创新。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轨道车多重被动缓冲装置。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轨道车多重被动缓冲装置,是由弹簧缓冲系统、气缸缸体、稳压系统和发电系统组成,所述的弹簧缓冲系统由接触盘、弹簧、气缸杆、活塞、配电柱和气缸杆电磁盘组成,所述的接触盘与气缸杆为整体构造,气缸杆的一端与活塞焊接,活塞与配电柱焊接,气缸杆电磁盘与活塞焊接,弹簧缠绕在气缸杆上端与接触盘的底部接触,所述的气缸缸体由气缸、配电滑轨、弹簧固定扣、溢流阀支撑座、气缸电磁盘、气缸通气孔、连接盘和连接孔组成,所述的配电滑轨在气缸的内部,与配电柱配合接触,弹簧固定扣在气缸的顶部与气缸焊接,与弹簧的另一端配合接触,溢流阀支撑座在气缸的外部对称分布四个,在气缸通气孔的上部分布,气缸电磁盘在气缸内部的底部与气缸焊接,气缸通气孔在气缸周围对称分布四个,贯穿气缸,连接盘在气缸外部的底部,与气缸焊接,连接孔在连接盘对称均布八个,借助螺栓穿过连接孔将气缸缸体与轨道车连接,所述的稳压系统由弯管、三通管、溢流阀和螺旋喷气管组成,所述的弯管一端与气缸缸体的气缸通气孔螺纹连接,另一端与三通管的大口端螺纹连接,三通管的另一大口端与溢流阀螺纹连接,螺旋喷气管与溢流阀螺纹连接,溢流阀与溢流阀固定座采用螺栓固定,所述的发电系统由导流管、发电机底座、发电机和排流管组成,所述的导流管一端与三通管支管螺纹连接,另一端与发电机底座螺纹连接,发电机底座内部有装有发电叶片的导管,发电机固定在发电机底座上,发电机底座焊接在溢流阀,排流管的一端与发电机底座的一端螺纹连接。
所述的接触盘接触端均匀分布有条形螺纹。
所述的气缸缸体上端有圆形开口的顶盖,气缸杆的活塞、配电柱和气缸杆点磁盘在气缸内部,气缸杆与圆形开口配合伸出气缸。
所述的气缸缸体内部配电滑轨和配电柱之间密封性与活塞和气缸内部的密封性相同。
所述的稳压系统和发电系统的中心线与气缸缸体的中心线有一定的夹角,稳压系统和发电系统的出气口均朝向气缸的端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科技大学,未经山东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79047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超声导管回撤装置和血管内超声成像系统
- 下一篇:一种基板玻璃传输连线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