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混合态重金属污染土分离污染物修复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789232.3 | 申请日: | 2020-11-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70122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 发明(设计)人: | 印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中新国源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9C1/02 | 分类号: | B09C1/02 |
| 代理公司: | 上海诺衣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98 | 代理人: | 衣然 |
| 地址: | 200949 上海市宝***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合态 重金属 污染 分离 污染物 修复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混合态重金属污染土分离污染物修复装置,包括底座体的顶部安装有装置主体下外壳,装主体下外壳的顶端设置有装置主体梯顶,装置主体梯顶的顶端设有装置主体上外壳,装置主体上外壳的内部安装碾碎齿轮,装置主体梯顶的内部安装三层过滤装置,装置主体下外壳内部顶部设有限位板,装置主体下外壳侧面设有接水窗口,装置主体下外壳的另一侧面设置有接淋洗剂窗口,装置主体下外壳的内部底端安装有滚筒修复装置,滚筒修复装置由底盘转盘、固定柱体、外滚筒、内滚筒组成,底座体的底端设有储料车。本混合态重金属污染土分离污染物修复装置,包括装置结构简单,操作便捷,治理效果非常稳定,修复彻底,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实用性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壤修复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混合态重金属污染土分离污染物修复装置。
背景技术
土壤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近年来,人类的各种活动对土壤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土壤的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广泛,主要来自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包括采矿、冶炼、金属加工,化工,废电池处理、电子、制革和染料等工业排放的三废及汽车尾气排放、农药和化肥的施用等。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主要有物理修复方法、化学淋洗、植物修复等,物理修复方法效率较高,但耗费大量能量,土壤有机质和水分都会遭到不同程度破坏,化学修复法不仅可以进行原位修复,也可进行异地修复,具有治理效果稳定和修复彻底的优点,但易造成二次污染,植物修复技术费用低廉、不破坏土壤结构、不造成地下水的二次污染,同时能美化环境,易于为社会所接受,是一种集生态和治理于一体的新兴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绿色土壤环境修复技术之一,但植物修复周期长,不适合用于城市土壤修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合态重金属污染土分离污染物修复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操作便捷,治理效果稳定,修复彻底,不会造成二次污染的优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混合态重金属污染土分离污染物修复装置,包括底座体的顶部安装有装置主体下外壳,装置主体下外壳的顶端设置有装置主体梯顶,装置主体梯顶的顶端设置有装置主体上外壳,装置主体上外壳的内部安装有碾碎齿轮,装置主体梯顶的内部安装有三层过滤装置,装置主体下外壳的内部顶部设置有限位板,装置主体下外壳的侧面设置有接水窗口,装置主体下外壳的另一侧面设置有接淋洗剂窗口,装置主体下外壳的内部底端安装有滚筒修复装置,滚筒修复装置由底盘转盘、固定柱体、外滚筒、内滚筒组成,底座体的底端设置有储料车。
优选的,所述过滤装置由固定框架和筛网组成,固定框架焊接在装置主体梯顶内部,筛网安装在固定框架内侧。
优选的,所述接水窗口的底端与送水管的一端连接,送水管置于装置主体下外壳内部,送水管的另一端置于内滚筒内部。
优选的,所述接淋洗剂窗口的底端与送淋洗剂管的一端连接,送淋洗剂管置于装置主体下外壳内部,送淋洗剂管的另一端置于内滚筒内部。
优选的,所述底盘转盘对应限位板的位置安装在装置主体下外壳内部底端,底盘转盘的顶部安装固定柱体,固定柱体中间连接外滚筒,外滚筒的内部设置有内滚筒。
优选的,所述外滚筒的底端对应内滚筒的位置设置有下料门,下料门的侧旁对应外滚筒的位置设置有出水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中新国源环保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中新国源环保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78923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供电的智能控制柱上断路器
- 下一篇:通信机房中的竖直走线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