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腹腔镜下的电凝吸引器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780158.9 | 申请日: | 2020-11-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20848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7 |
| 发明(设计)人: | 余俊华;钱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衢州市人民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B18/12 | 分类号: | A61B18/12;A61M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胡文强 |
| 地址: | 3241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腹腔镜 吸引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腹腔镜下的电凝吸引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弯头、连接管及装配在转弯头尾端的操作区;所述的转弯头采用绝缘橡胶材料制作,且转弯头的入口端设有防堵管单元以及电凝头;所述的连接管为中空管件,同时连接管采用橡胶硬质材料制作,且连接管内设有杠杆机构;所述的操作区上集成设有转角控制器、吸引控制器。本新型的多功能电凝吸引器,为腹腔镜下手术操作提供方便,减少更换操作器械次数,避免不必要的损伤,缩短手术时间,通过设计一种可防堵、电凝、拐角及吸引为一体的吸引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吸引器功能单一,操作不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具体是指一种基于腹腔镜下的电凝吸引器。
背景技术
现在临床上实用的腹腔镜下吸引器多是功能较单一,有的无法电凝止血,有的无法转弯,有的吸引时经常堵塞,使用时需要频繁更换手术器械,以及不能在深部腔隙达到满意的吸引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基于腹腔镜下的电凝吸引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腹腔镜下的电凝吸引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弯头、连接管及装配在转弯头尾端的操作区;
所述的转弯头采用绝缘橡胶材料制作,且转弯头的入口端设有防堵管单元以及电凝头,其中的防堵管单元为双层弯管结构,且防堵管单元的内壁截面形状为双曲线结构,所述的电凝头集成设于防堵管单元的进口端,同时电凝头的一端同时设有电凝开关以及电凝线连接;
所述的连接管为中空管件,同时连接管采用橡胶硬质材料制作,且连接管内设有杠杆机构;
所述的操作区上集成设有转角控制器、吸引控制器,操作区为内外两层多孔绝缘橡胶材料制成的圆球形部件,其中的转角控制器为T型按键开关,转角控制器设于操作区的定位孔内,所述的吸引控制器为T型按键开关,且设于操作区表面的定位槽内。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本新型的多功能电凝吸引器,为腹腔镜下手术操作提供方便,减少更换操作器械次数,避免不必要的损伤,缩短手术时间,通过设计一种可防堵、电凝、拐角及吸引为一体的吸引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吸引器功能单一,操作不便。
作为改进,所述的防堵管单元的内壁截面形状为双曲线结构。
作为改进,所述的防堵管单元的内壁设有若干凹出的触点。
作为改进,所述的电凝头通过电凝线连接外部供电,且电凝开关设于连接管上的开槽处,电凝开关串联与电凝线上。
作为改进,所述的连接管中杠杆机构一端连接转弯头的防堵管单元端面,另一端通过支架连接操作区中的转角控制器,形成了铰接连接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基于腹腔镜下的电凝吸引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一种基于腹腔镜下的电凝吸引器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1、转弯头,2、防堵管单元,3、电凝头,3-1、电凝开关,3-2、电凝线,4、连接管,5、杠杆机构,6、操作区,7、转角控制器,8、吸引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时,一种基于腹腔镜下的电凝吸引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弯头1、连接管4及装配在转弯头1尾端的操作区6;
所述的转弯头1采用绝缘橡胶材料制作,且转弯头1的入口端设有防堵管单元2以及电凝头3,其中的防堵管单元2为双层弯管结构,且防堵管单元2的内壁截面形状为双曲线结构,所述的电凝头3集成设于防堵管单元2的进口端,同时电凝头3的一端同时设有电凝开关3-1以及电凝线3-2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衢州市人民医院,未经衢州市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78015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