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去静电功能的液晶显示屏有效
申请号: | 202022780030.2 | 申请日: | 2020-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378059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发明(设计)人: | 张利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兆纪光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3 | 分类号: | G02F1/1333;H05F3/04 |
代理公司: | 深圳倚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632 | 代理人: | 霍如肖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静电 功能 液晶显示屏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去静电功能的液晶显示屏,属于液晶显示屏领域,包括液晶显示屏和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通过螺丝固定有垂直支撑板,所述垂直支撑板的上端铰接有铰链座,所述液晶显示屏的外侧套接有外壳,所述外壳的背面开设有滑动槽,所述铰链座的平面部分通过螺丝固定在调节板上,所述调节板卡接于滑动槽中并通过螺丝固定,所述外壳的两侧设置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上端之间设置有风管,所述风管和外壳的两端插接有固定销,本实用新型通过垂直支撑板与铰链座之间可调节角度,调节液晶显示屏的视角,提高操作人员的观看效果,通过转动调节杆和风管,调节出风口对准液晶显示屏的表面,提高静电去除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显示屏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去静电功能的液晶显示屏。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是一种借助于薄膜晶体管(TFT)驱动的有源矩阵液晶显示器,它主要是以电流刺激液晶分子产生点、线、面配合背部灯管构成画面。IPS、 TFT、SLCD都属于LCD的子类。
液晶显示器的工作原理是:在电场的作用下,利用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向发生变化,使外光源透光率改变(调制),完成电一光变换,再利用R、G、B三基色信号的不同激励,通过红、绿、蓝三基色滤光膜,完成时域和空间域的彩色重显。
静电就是一种处于静止状态的电荷或者说不流动的电荷(流动的电荷就形成了电流)。当电荷聚集在某个物体上或表面时就形成了静电,而电荷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两种,也就是说静电现象也分为两种即正静电和负静电。
当液晶显示屏的表面生成静电时会发生静电击穿的危险,损坏液晶显示屏内部的电子元件,且易吸附空气中的灰尘,影响液晶显示屏的显示状态。
现有的去静电装置多使用增加湿度的方式,然而对电子元件来说易发生电子元件腐蚀的情况,易造成断路以及短路的危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去静电功能的液晶显示屏,通过液晶显示屏的两边销接有调节杆,调节杆的上端销接有风管,风管的上表面通过固定架固定有风机,启动风机将空气从上向下吹,风管的内部通过螺丝固定有高压发生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去静电功能的液晶显示屏,包括液晶显示屏和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通过螺丝固定有垂直支撑板,所述垂直支撑板的上端铰接有铰链座,所述液晶显示屏的外侧套接有外壳,所述外壳的背面开设有滑动槽,所述铰链座的平面部分通过螺丝固定在调节板上,所述调节板卡接于滑动槽中并通过螺丝固定,所述外壳的两侧设置有调节杆;
所述调节杆的上端之间设置有风管,所述风管和外壳的两端插接有固定销,所述固定销的另一端插接在调节杆上,所述风管的内腔一端通过螺丝固定有高压发生器,所述风管的下表面开设有出风口,所述风管的上表面通过螺丝固定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内部通过螺丝均匀设置有风机,所述风机的出风方向设置为向下;
所述风机的上表面通过螺丝固定有过滤网,所述高压发生器的侧面连接有固定杆,所述风管内腔的另一端设置有泡沫板,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插入风管内的泡沫板中,所述固定杆上向下垂直插接有放电针,所述放电针延伸至出风口的中间。
优选的,所述垂直支撑板的主体中间设置为折弯结构,所述垂直支撑板的下部设置于底座上表面的一边,所述垂直支撑板的下部设置为垂直结构。
优选的,所述固定销的表面设置有螺纹,所述固定销的一端设置有挡边。
优选的,所述出风口的主体设置为锥形结构,所述出风口的下方设置为较小的一端。
优选的,所述调节板设置为槽型结构,所述调节板的两边分别插接于滑动槽中。
优选的,所述风机设置为直流风扇,所述风机之间设置为并联关系。
优选的,所述固定架的下表面设置为开口结构,所述固定架的上表面开设有进风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兆纪光电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兆纪光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78003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