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腹壁疝手术补片固定导板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776126.1 | 申请日: | 2020-11-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91070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0 |
| 发明(设计)人: | 余卓敏;侯泽辉;杨贻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F2/00 | 分类号: | A61F2/00 |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林梅繁 |
| 地址: | 51065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腹壁 手术 固定 导板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腹壁疝手术的辅助用具,为腹壁疝手术补片固定导板,固定导板整体上呈弧面状,中间设有预留窗口;固定导板上设置多个用于放置磁铁的凹陷位,放置于凹陷位的磁铁用于吸引置于患者体内的钢钉,实现手术过程中钢钉的辅助定位。该固定导板上设有用于放置磁铁的凹陷位,磁铁用于吸引置于患者腹壁内的钢钉,从而完成钢钉与补片的定位,降低了手术的难度,缩短手术时间,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腹壁切口疝及造口旁疝手术的辅助用具,具体为腹壁疝手术中铺补片及固定补片过程中可使用的手术导板。
背景技术
腹壁疝包括原发性腹壁疝及腹壁切口疝,其中原发性腹壁疝是指脐疝、白线疝、半月线疝、腰疝等,而腹壁切口疝则是既往手术切口愈合失败导致的疝,即所有可通过临床体检或影像学技术发现的术后瘢痕区域腹壁缺损。根据文献中所报道,切口疝发生率约在30%左右,对于高风险患者(糖尿病、肥胖症等),其术后切口疝发病率甚至可高达39%~69%。腹壁疝是腹壁的完整性和张力平衡遭到破坏的结果,手术干预是其唯一彻底治愈方式。如未获得有效的治疗,在腹腔内压力的作用下,腹腔内的组织或器官从缺乏腹肌保护的缺损处向外凸出,切口疝(疝囊容积)会随着病程的延长而逐渐增大,内容物会出现梗阻、嵌顿等,最终可能造成患者腹壁功能丧失,当疝囊容积与腹腔容积比达到一定程度,将可能对机体的呼吸、循环系统构成威胁。
在腹壁疝的治疗中,应用补片进行疝修补术的理念已得到共识,并逐渐成为腹壁疝治疗的“金标准”。除了与患者自身因素、医师经验水平或疝缺损大小有关外,补片的固定和选用补片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决定腹壁疝修补手术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相对开放术式,腹腔镜腹壁疝修补术在减少患者创伤、缩短手术时间、加快胃肠功能恢复、减轻术后疼痛、降低平均住院日、缩短复工期、降低复发率等方面均有优势。腹腔镜腹壁疝修补术包括IPOM术式、腹腔镜经腹部分腹膜外修补术(transabdominal partialextraperitoneal,TAPE)以及近年来国内外广泛应用的腹腔镜与开放技术相结合的杂交技术等。无论何种手术方式,无一不涉及补片固定的问题。疝固定钉固定补片是目前国内外最常用的腹腔镜下补片固定方式。
腹腔镜腹壁疝修补术可简单分为两个过程:1、缺损的缝合。一般在腹腔镜下缝合缺损完成后,根据缝合后的缝合创口的长度选择补片的大小(原则上大于创口周围5cm)。2、补片的固定。相对于开放手术可以在直视的手术视野中助手和术者均可以用手或者其他器械辅助把补片摊开并进行固定,腹腔镜腹壁疝修补术中补片的固定仅有术者一人通过两个操作孔,利用腔镜仪器通过镜下视野完成“天花板”式的修补。当补片在腹腔镜下放进腹腔内时,由于腹腔镜本身具有的放大效应,因为补片的阻挡,如果没有辅助的情况下,即便再有经验的医师也很难找到正确的方向,以完成标准(补片覆盖创口周围5cm以上)的修补。
为解决上述问题,目前的辅助方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在放进腹腔之前,在补片的中心及四个角穿线,进入腹腔后,在腹壁外侧定位,使用钩针将线勾出腹壁,以此将补片临时固定于腹壁上,再从操作孔把疝固定钉枪伸进腹腔内和一个手术钳子辅助进行最终的固定,固定完成后把最初临时固定的缝线抽出。第二种,从腹壁外侧定位,使用长针头往腹膜外间隙注射定位液,如美兰。将补片放进腹腔内后,按定位点,疝固定钉枪伸进钉枪和一个手术钳子辅助进行最终的固定,操作上比第一种难度要高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未经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77612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行车车架加工用打磨工具
- 下一篇:一种新型的烟羽脱白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