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清洗前壳肉分离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772072.1 | 申请日: | 2020-11-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84852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 发明(设计)人: | 迟宏超;张以圣;宋志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安德食品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22C29/04 | 分类号: | A22C29/04 |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汪海 |
| 地址: | 118300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清洗 前壳肉 分离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贝类加工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清洗前壳肉分离装置,包括悬浮分离槽、入水槽、出水槽、传输带和盐水循环泵,其中入水槽设于悬浮分离槽的输入侧上方,出水槽与悬浮分离槽的输出侧连接,且所述出水槽与悬浮分离槽的连接处设有挡板,所述出水槽内设有叶轮,传输带设于悬浮分离槽底部,且所述传输带两侧设有倾斜的侧隔板与悬浮分离槽的槽壁连接,在所述侧隔板上均布有透水孔,悬浮分离槽下侧靠近出水槽一端通过输入连接管与盐水循环泵输入侧相连,所述盐水循环泵的输出侧通过输出连接管与悬浮分离槽下侧远离出水槽一端相连。本实用新型利用盐水增大的浮力作用使贝肉在清洗前去除残留壳体,且整体结构简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贝类加工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清洗前壳肉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贝类经过壳肉分离工序后需要进行清洗,但贝肉中还是存在少量壳体残留,影响后续加工和产品质量,一般这种情况下的壳体残留比较难去除。随着技术发展,现有技术中出现了利用盐水比重不同实现壳肉分离的装置,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3969065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就公开了一种基于盐水比重调节贝类悬浮壳肉分离设备,其包括至少一套悬浮分离装置和盐水循环系统,其中所述悬浮分离装置包括盐水槽、鼓泡装置和壳肉输出装置,并且所述壳肉输出装置包括用于输送贝肉的上层传送带和用于输送贝壳的下层传送带,但该设备整体看结构依然比较复杂,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清洗前壳肉分离装置,利用盐水增大的浮力作用使贝肉在清洗前去除残留壳体,且整体结构简单。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清洗前壳肉分离装置,包括悬浮分离槽、入水槽、出水槽、传输带和盐水循环泵,其中入水槽设于悬浮分离槽的输入侧上方,出水槽与悬浮分离槽的输出侧连接,且所述出水槽与悬浮分离槽的连接处设有挡板,所述出水槽内设有叶轮,传输带设于悬浮分离槽底部,且所述传输带两侧设有倾斜的侧隔板与悬浮分离槽的槽壁连接,在所述侧隔板上均布有透水孔,悬浮分离槽下侧靠近所述出水槽一端通过输入连接管与盐水循环泵输入侧相连,所述盐水循环泵的输出侧通过输出连接管与悬浮分离槽下侧远离所述出水槽一端相连。
所述悬浮分离槽内设有温度计。
所述悬浮分离槽内设有盐度计。
所述侧隔板上设有一层滤网。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积极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利用盐水增大的浮力作用使贝肉在清洗前去除残留壳体,其中贝肉上浮后通过传输水流及叶轮作用进入出水槽中,壳体下沉后通过传输带移走。
2、本实用新型利用盐水循环泵实现盐水循环,并且循环盐水经由远离出水槽一侧的侧隔板上升进入该侧隔板上方的槽内时,水流有个斜向上冲击,可以起到类似气泡的作用,辅助加速贝肉上升且向出水槽一侧流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处放大图。
其中,1为入水槽,2为悬浮分离槽,3为传输带,4为盐水循环泵,401为输入连接管,402为输出连接管,5为侧隔板,501为透水孔,502为滤网,6为挡板,7为叶轮,8为出水槽,9为温度计,10为盐度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安德食品有限公司,未经辽宁安德食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77207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式的运输工装
- 下一篇:滇黄精水培育苗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