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皮肤创面模型建造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2770921.X | 申请日: | 2020-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410455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发明(设计)人: | 闫晨晨;刘国辉;米博斌;熊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322 | 分类号: | A61B17/3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22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皮肤 创面 模型 建造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皮肤创面模型建造器,包括固定圈;固定圈盖;固定齿周向均匀设置在固定圈下端面上;连接套管轴向设置在固定圈盖中心;内螺纹设置在连接套管内壁上;连接杆同轴设置在连接套管中,并可沿连接套管轴向运动;外螺纹设置在连接杆外壁上;内螺纹与外螺纹相互配合,用于控制连接杆在连接套管中轴向运动;切割手柄垂直设置在连接杆上端;切割筒同轴设置在固定圈中;锐器部同轴设置在切割筒下端面上。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固定齿,使皮肤创面模型建造器在皮肤上固定时更加牢固,避免了滑脱、移动,连接杆与连接套管螺旋连接,使切割筒下部的锐器部在切割皮肤时更加平稳,创面模型建造更加整齐、完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直接涉及一种皮肤创面模型建造器。
背景技术
创面是正常皮肤在外界致伤因子如外科手术、外力等作用下所导致的损伤,创面的修复研究需要进行大量的创面实验,所需创面常用手术刀或手术剪等锐器切割皮肤形成,但这样的造模器具建造的创面不具备同一性和可比性,学术说服力较低。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201320023368.0公开了一种微型皮肤组织切割器及其辅助设备,包括一体成型加工的切割面和锤击面两部分,切割面为网格设计的切割刀,切割刀设计成细密的方形网格状;方形网格的切边尺寸0.02~2mm。锤击面为2×2cm的钝型方块。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创面的同一性,每个皮肤创面的尺寸同网格的尺寸,方便快捷,但是该实用新型专利在使用时,采用锤击,受力不均匀,切割器在皮肤上容易滑动、错位,导致创面不完整、不整齐,影响实验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皮肤创面模型建造器,解决了现有皮肤创面模型建造器在使用时,建造器易滑动、错位,固定不牢固,创面模型建造不整齐、不完整的问题,固定牢固,不易滑动、错位,创面模型建造整齐、完整。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皮肤创面模型建造器,包括:
固定圈,其为中空圆柱状;
固定齿,其为锯齿状,且周向均匀设置在固定圈下端面上,并与固定圈固定一体连接;
固定圈盖,其为圆柱状,且设置在固定圈上端,并与固定圈可拆卸连接;
连接套管,其为中空圆柱状,且轴向设置在固定圈盖中心,并与固定圈盖固定一体连接;
内螺纹,其设置在连接套管内壁上,并与连接套管固定一体连接;
连接杆,其为圆柱状,且同轴设置在连接套管中,并可沿连接套管轴向运动;
外螺纹,其设置在连接杆外壁上,并与连接杆固定一体连接;
其中:内螺纹与外螺纹相互配合,用于控制连接杆在连接套管中轴向运动;
切割手柄,其为圆柱状,且垂直设置在连接杆上端,并与连接杆固定一体连接;
切割筒,其为中空圆柱状,且同轴设置在固定圈中,并与连接杆下端固定一体连接;
锐器部,其为圆柱状,且同轴设置在切割筒下端面上,并与切割筒固定一体连接。
优选的是,皮肤创面模型建造器,还包括:
切割刻度,其设置在连接杆外壁上,并与连接杆固定一体连接。
优选的是,固定齿齿锋方向为逆时针方向。
优选的是,连接杆外螺纹为顺时针螺纹。
优选的是,皮肤创面模型建造器,还包括:
观察窗,其为环状,且设置在固定圈盖上,并与固定圈盖固定一体连接。
优选的是,观察窗为透明玻璃材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未经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77092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产科护理用清洗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可收纳话筒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