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竹制垃圾桶有效
申请号: | 202022769864.3 | 申请日: | 2020-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397556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7 |
发明(设计)人: | 钭祖军;周芝庭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品家竹品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F1/14 | 分类号: | B65F1/14;B65F1/00;B65F1/16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博深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4 | 代理人: | 段惠存 |
地址: | 3540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垃圾桶 | ||
一种竹制垃圾桶,包括桶身以及桶盖,所述桶身内置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顶端开口,所述第一空腔内设置两组分隔板将第一空腔分割为干垃圾空腔、湿垃圾空腔、有害垃圾空腔以及可回收垃圾空腔,所述桶盖后端与桶身后端侧侧壁顶端铰接,所述桶盖顶端位于干垃圾空腔、湿垃圾空腔、有害垃圾空腔以及可回收垃圾空腔顶端分别设置置物槽,所述置物槽内设置滑杆,所述滑杆左右两侧套装滑块,所述滑块底端铰接支撑板,设置支撑板底端之间铰接挤压板,所述挤压板前后两侧分别设置密封板,所述滑杆套装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两端分别与滑块连接。通过挤压板、支撑板、滑杆以及滑块的设置,可以便于对桶身内的垃圾进行压缩,提升垃圾桶内空间的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竹制垃圾桶。
背景技术
垃圾桶可以被称为废物箱,垃圾桶是指装放垃圾的地方,垃圾桶多数以金属或塑胶制成,垃圾桶是人们生活中藏污纳垢的容器。
现今在收集垃圾时,垃圾桶内部的空间不能被有效利用,垃圾存放比较松散,内部存在大量空隙,垃圾桶很快就会被装满,这样垃圾倾倒就会比较频繁,浪费了清洁工人大量的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压缩空间的竹制垃圾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竹制垃圾桶,包括桶身以及桶盖,所述桶身内置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顶端开口,所述第一空腔内设置两组分隔板将第一空腔分割为干垃圾空腔、湿垃圾空腔、有害垃圾空腔以及可回收垃圾空腔,所述桶盖后端与桶身后端侧侧壁顶端铰接,所述桶盖顶端位于干垃圾空腔、湿垃圾空腔、有害垃圾空腔以及可回收垃圾空腔顶端分别设置置物槽,所述置物槽内设置滑杆,所述滑杆左右两侧套装滑块,所述滑块底端铰接支撑板,设置支撑板底端之间铰接挤压板,所述挤压板前后两侧分别设置密封板,所述滑杆套装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两端分别与滑块连接。
为了便于将垃圾桶的桶盖打开,本实用新型改进有,所述桶身后端设置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设置圆盘,所述圆盘偏心位置设置驱动杆,所述驱动杆内设置驱动槽,所述桶盖后端设置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底端设置定位杆,所述定位杆可滑动设置在驱动槽内。
为了避免人员接触垃圾桶即可完成打开桶盖,减少细菌的传播,本实用新型改进有,所述桶身前端设置红外感应器,所述红外感应器与驱动电机输出端连接,所述红外线感应器型号采用D203S红外感应器。
为了将垃圾中的水分与固体垃圾进行分离,减少细菌的滋生,本实用新型改进有,所述第一空腔下方设置横板,所述分隔板设置在横板上方,所述横板均布沥水孔,所述第一空腔底端设置出水管,所述出水管内设置出水控制阀。
为了便于对干垃圾空腔、湿垃圾空腔、有害垃圾空腔以及可回收垃圾空腔进行区分,本实用新型改进有,所述干垃圾空腔、湿垃圾空腔、有害垃圾空腔以及可回收垃圾空腔对应的挤压板底端分别书写干垃圾、湿垃圾、有害垃圾以及可回收垃圾字样。
为了便于观察垃圾桶内垃圾的多少,本实用新型改进有,所述桶身前端设置观察窗。
为了便于该竹制垃圾桶的移动,本实用新型改进有,所述桶身底端设置万向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竹制垃圾桶,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竹制垃圾桶,通过挤压板、支撑板、滑杆以及滑块的设置,可以便于对桶身内的垃圾进行压缩,提升垃圾桶内空间的利用率,通过红外线感应器、连接杆、定位杆以及驱动杆的设置,可以避免人员接触垃圾桶即可完成打开桶盖,减少细菌的传播。通过横板的设置,可以将垃圾中的水分与固体垃圾进行分离,减少细菌的滋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品家竹品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建品家竹品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76986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