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生产室温固化硅橡胶的不锈钢聚合釜有效
申请号: | 202022769228.0 | 申请日: | 2020-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405163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7 |
发明(设计)人: | 史亮亮;易先春;欧宝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宿迁市同创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9/18 | 分类号: | B01J19/1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兰锋盛世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04 | 代理人: | 罗炳锋 |
地址: | 2238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产 室温 固化 硅橡胶 不锈钢 聚合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生产室温固化硅橡胶的不锈钢聚合釜,涉及生产室温固化硅橡胶的聚合釜技术领域,包括电机,电机的底部设置有机架,机架的底部设置有上封盖,上封盖的下方设置有釜体,釜体的下方设置有下封盖,釜体的两侧均设置有锁扣,下封盖的底部四角设置有减震座。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精妙,采用锁扣和密封圈的结合,方便在长时间使用后通过拆开锁扣将上封盖和下封盖与釜体拆分开,对釜体内部的结垢进行有效的刮除清理,另外通过密封圈可在拆装后对釜体与封盖之间处于密封的状态,通过采用万向轮和减震座的组合设置,可以实现通过万向轮对不锈钢材质的聚合釜进行更加方便的移动,另外通过减震座可在移动时对聚合釜提供减震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不锈钢聚合釜,涉及生产室温固化硅橡胶的聚合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产室温固化硅橡胶的不锈钢聚合釜。
背景技术
制备高分子化合物的主要设备。一般是立式圆柱形高压釜,带有夹套,以便通入蒸汽或冷水来加热或冷却。制备高分子化合物的主要设备。一般是立式圆柱形高压釜,带有夹套,以便通入蒸汽或冷水来加热或冷却。用于乳液聚合的,内有不锈钢的水平桨式搅拌器,由电动机通过传动装置和减速器传动。釜的外壁常用碳钢制成,内衬不锈钢,也有衬搪瓷的。聚合时可以单釜间歇生产,也可以是多釜串联连续生产。聚合反应物由一个釜的下部进入下一釜的上部。釜上装有温度、压力等仪表,以及进出料口等。用于本体聚合的,则釜内不装搅拌器,且不串联。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1、生产室温固化硅橡胶的不锈钢聚合釜存在的因为不方便清理后结垢导致传热系数降低,无法满足温度控制需求和密封性差造成聚合釜无法运行生产产品的问题;
2、对一些生产室温固化硅橡胶的不锈钢聚合釜来说会由于采取不锈钢材质导致聚合釜重量过重,在需要移动时增加了困难和移动时震动造成内部生产的产品容易损坏的问题,进而达不到方便生产的使用初衷,该生产室温固化硅橡胶的不锈钢聚合釜的适用性变差,因此需要进行结构创新来解决具体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生产室温固化硅橡胶的不锈钢聚合釜,其中一种目的是为了具备锁扣和密封圈,解决因为不方便清理后结垢导致传热系数降低,无法满足温度控制需求的问题;其中另一种目的是为了解决密封性差造成聚合釜无法运行生产产品的问题,以达到高效生产的效果,其中再一种目的是为了具备万向轮和减震座,方便通过万向轮对不锈钢材质的聚合釜进行移动和通过减震座可在移动时对聚合釜提供减震,有利于设备移动的轻松,解决了由于采取不锈钢材质导致聚合釜重量过重,在需要移动时增加了困难和移动时震动造成内部生产的产品容易损坏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生产室温固化硅橡胶的不锈钢聚合釜,包括电机,所述电机的底部设置有机架,所述机架的底部设置有上封盖,所述上封盖的下方设置有釜体,所述釜体的下方设置有下封盖,所述釜体的两侧均设置有锁扣,所述下封盖的底部四角设置有减震座。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锁扣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座,所述锁扣的顶部设置有锁扣环,所述锁扣环的顶部设置有锁扣座,所述锁扣座的一侧设置有上封盖,所述固定座的一侧设置有釜体。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上封盖的底部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底部设置有釜体,所述釜体的底部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底部设置有下封盖。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减震座的顶部固定安装在下封盖的底部,所述减震座的内部设置有弹簧,所述减震座的底部设置有转向盘,所述转向盘的底部设置有转盘支架,所述转盘支架的底部设置有滚轮支架,所述滚轮支架的一侧设置有制动器,所述滚轮支架的底部设置有万向轮。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上封盖的顶部设置有机械密封,所述机械密封的顶部设置有传动机,所述传动机的外侧设置有机架,所述机架固定安装在上封盖的顶部,所述机架的顶部设置有电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宿迁市同创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宿迁市同创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76922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无线充电的智能电工系统
- 下一篇:一种三防漆加工生产用油液压搅拌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