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水下墙扩孔或开孔改造加固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2767314.8 | 申请日: | 2020-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5376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发明(设计)人: | 何潇;汪精云;刘玉瑞;苏都都;张斌;马文卿;夏海滨 | 申请(专利权)人: | 甘肃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E02D29/09;F16L5/02 |
代理公司: | 郑州亦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88 | 代理人: | 张夏谦 |
地址: | 730000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水下 扩孔 改造 加固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工建筑物技术领域,涉及水下墙扩孔或开孔技术,具体为一种新型水下墙扩孔或开孔改造加固结构。为了解决水下墙扩孔或开孔改造出现渗水的技术问题,其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水下墙扩孔或开孔改造加固结构,包括套装在管道外周的套管及水下墙体,所述的套管与水下墙体之间设置有混凝土填充层,所述的水下墙体近水表层设置有混凝土覆层,所述的混凝土填充层与混凝土覆层连通,形成横截面形状为“L”型的结构,简单易操作,可靠性高,有效解决水下墙加固后渗水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工建筑物技术领域,涉及水下墙扩孔或开孔技术,具体为一种新型水下墙扩孔或开孔改造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水下墙扩孔或开孔改造加固在我国泵站、电站厂房等涉水建筑物改造中较为常见,因其位于水下,如何防渗是改造中的重点难点。目前多数厂房水下墙体外表面直接连接前池,为长期水下运行工况;内表面为厂房运行层墙面,为无水工况。常用的防渗方式是在套管与孔壁间填充膨胀混凝土,这种加固方式受施工质量和材料质量影响,膨胀混凝土与原水下墙体及套管接缝处易形成渗水通道,经常出现渗水等问题,效果不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水下墙扩孔或开孔改造中出现渗水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新型水下墙扩孔或开孔改造加固结构,通过改变扩孔或开孔后管周防渗封堵的结构,达到全面封堵水下墙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水下墙扩孔或开孔改造加固结构,包括套装在管道外周的套管及水下墙体,所述的套管与水下墙体之间设置有混凝土填充层,所述的水下墙体近水表层设置有混凝土覆层,所述的混凝土填充层与混凝土覆层连通,形成横截面形状为“L”型的结构。
所述的混凝土覆层与水下墙体借助膨胀螺栓固定。
所述的混凝土覆层厚度为150-250mm。
所述的管道与套管之间设置有麻刀沥青夹层。
所述的麻刀沥青夹层的两端面、套管内表面以及管道外表面围合成的区域用石棉水泥勾缝。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通过在水下墙体近水表层设置混凝土覆层并与套管周围混凝土填充层形成整体,消除了原水下墙体与新混凝土填充层接缝处形成渗水通道的可能。同时,混凝土覆层与混凝土填充层形成的整体与原水下墙体通过膨胀螺栓固定,比仅在套管周围进行膨胀混凝土填充更稳定牢固,同时简单易操作,可靠经济。
麻刀沥青夹层填充可消除管道及套管间形成渗水通道的可能,内外表面进行石棉水泥勾缝抹面,可有效增大强度及防腐蚀性,增大耐久性及可靠性,大大降低了管道与套管之间渗水情况发生的可能性。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是水下墙体,2是混凝土覆层,3是加固钢筋,4是膨胀螺栓,5是套管,6是管道,7是石棉水泥,8是麻刀沥青夹层,9是混凝土填充层。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水下墙扩孔或开孔改造加固结构,包括套装在管道6外周的套管5及水下墙体1,从理论上渗透量与水头成正比,与渗透路径长度成反比,在近水表层增设混凝土覆层2并与套管5周围混凝土填充层9形成整体,比只在套管5周围进行混凝土填充大大增加了渗径长度。因此,所述的套管5与水下墙体1之间设置有混凝土填充层9,所述的水下墙体1近水表层设置有混凝土覆层2。所述的混凝土填充层9与混凝土覆层2连通,形成横截面形状为“L”型的结构,极大降低的管周的渗水量,有效解决了水下墙加固后渗水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甘肃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甘肃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76731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