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构件幕墙顶部防水收口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764061.9 | 申请日: | 2020-11-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16969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 发明(设计)人: | 刘乾龙;陈常青;戴本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绿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D13/15 | 分类号: | E04D13/15;E04D13/158;E04B2/96 |
| 代理公司: | 杭州新源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4 | 代理人: | 董晨楠 |
| 地址: | 310007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构件 幕墙 顶部 防水 收口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构件幕墙顶部防水收口,包括铝合金压板,铝合金压板后端设有多块并排分布的铝合金横梁,铝合金横梁的上方设有第一铝合金盖板,铝合金横梁后端的下方设有防水板,防水板上方设有第二铝合金盖板,铝合金压板和铝合金横梁之间的下方设有幕墙面板;相邻铝合金横梁接缝处的前后两部分别设有横梁接缝搭接型材和横梁接缝搭接胶片;铝合金横梁的后端部还设有后端排水口,铝合金压板上设有前端排水口。本实用新型具有能够有效提高防水性能以及提升美观性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玻璃幕墙顶部的防水结构,特别是一种构件幕墙顶部防水收口。
背景技术
构件式幕墙是将车间内加工完成的构件,运到工地,按照施工工艺逐个将构件安装到建筑结构上。现有的构件幕墙顶部收口采用的是单道防水技术,其防水性能较差,在突破防水线后的雨水就会直接进入室内,易对室内装修、物品等造成破坏。同时,构件幕墙顶部收口板采用的是铝板,而铝板在与幕墙面板连接位置处,存在阶差,影响装饰效果;而且由于铝板的连接工艺,外观接缝处胶缝间隙一般在 12mm-15mm,且存在高低不平情况,对于上人屋面或者连接廊桥,观感质量差。因此,现有的技术存在着防水性能不佳以及美观度较差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构件幕墙顶部防水收口。本实用新型具有能够有效提高防水性能以及提升美观性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构件幕墙顶部防水收口,包括铝合金压板,铝合金压板后端设有多块并排分布的铝合金横梁,铝合金横梁的上方设有第一铝合金盖板,铝合金横梁后端的下方设有防水板,防水板上方设有第二铝合金盖板,铝合金压板和铝合金横梁之间的下方设有幕墙面板;相邻铝合金横梁接缝处的前后两部分别设有横梁接缝搭接型材和横梁接缝搭接胶片;铝合金横梁的后端部还设有后端排水口,铝合金压板上设有前端排水口。
前述的一种构件幕墙顶部防水收口中,相邻第一铝合金盖板之间接缝处的下方设有第一接缝连结板,第一接缝连结板上方设有位于相邻第一铝合金盖板之间接缝处的打胶层;相邻第二铝合金盖板之间接缝处的下方设有第二接缝连结板,第二接缝连结板上方设有位于相邻第二铝合金盖板接缝处的打胶层。
前述的一种构件幕墙顶部防水收口中,所述第一铝合金盖板包括第一盖板本体,第一盖板本体的前端设有位于铝合金压板和铝合金横梁之间的连接块,且连接块的上端与铝合金压板上端相齐平;所述第一盖板本体内底面的两端还设有与第一接缝连结板相配合的第一U 型卡口。
前述的一种构件幕墙顶部防水收口中,所述第二铝合金盖板包括第二盖板本体,第二盖板本体的前端设有插接件,第二盖板本体后端的底部设有安装件,插接件的后侧面设有第二U型卡口,安装件的后端设有第三U型卡口,第二接缝连结板位于第二U型卡口和第三U 型卡口之间。
前述的一种构件幕墙顶部防水收口中,前端排水口位于横梁接缝搭接型材的两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铝合金横梁上方设置第一铝合金盖板、在铝合金横梁下方设置防水板和第二铝合金盖板,并通过设置接缝连结板和胶水层来保证防水性能和平整度,以此构成外部的第一道防水结构;通过在相邻铝合金横梁接缝处的前后两部分别设置横梁接缝搭接型材和横梁接缝搭接胶片,雨水分别从前端排水口和后端排水口排出,构成内部的第二道防水结构;前端少量渗水通过铝合金压板上的前端排水口排到幕墙面板外,后端较多的渗水排到屋面,最大程度减少雨水对外立面污染,从而可以有效提升幕墙整体的防水性能。同时,本实用新型的构件幕墙顶部收口采用铝合金型材板,接缝处胶缝间隙≤4mm,还可根据要求定制形状,并能实现幕墙面板连接位置齐平,最大程度美化建筑立面。另外,本实用新型还通过在第一和第二铝合金盖板内设置相对应的U型卡口,用于固定接缝连结板,从而可以形成打胶挡板,保证安装后的铝合金盖板的平整度。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能够有效提高防水性能以及提升美观性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绿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绿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76406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