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恒压注浆装置及预应力管道压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2760476.9 | 申请日: | 2020-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380540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7 |
发明(设计)人: | 哈小平;刘嘉东;张家铭;杨辉;杨立;王大凯;李峰;刘星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土木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5/04 | 分类号: | E02D15/04;E02D3/12;E21D1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04 | 代理人: | 李丹 |
地址: | 100070 北京市丰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恒压注浆 装置 预应力 管道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浇筑成型作业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恒压注浆装置及预应力管道压浆系统。包括浆液容器(1)、入口与浆液容器(1)底部连通且出口与待注浆部件(3)连通的注浆泵(2)、以及设置在注浆泵(2)和待注浆部件(3)之间管道上的注浆阀(41),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阀(41)为T型自动三通阀,一个入口与注浆泵(2)的出口连通,两个出口分别与待注浆部件(3)以及浆液容器(1)连通;所述注浆阀(41)与待注浆部件(3)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注浆压力表(51);所述恒压注浆装置还包括PLC控制器,所述注浆泵(2)、注浆阀(41)、以及注浆压力表(51)分别与PLC控制器电连接。实现了压浆过程的自动化,节约了人力并提升了注浆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浇筑成型作业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恒压注浆装置及预应力管道压浆系统。
背景技术
注浆,是土木作业过程中非常常见的一种操作。地下洞室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浆来加固地层,矿山/隧道掘进过程中需要注浆来加固岩层填补裂缝,水利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浆来稳固坝基以及加固护堤的基础,桥梁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预应力管道压浆,住建施工同样需要注浆来加固地基或者是填充缝隙。
注浆,顾名思义,是通过注浆泵将水泥浆液、化学浆液、或混合浆液加压后注入待注浆部件,由于需要克服极大的压降,目前采用的注浆泵都是诸如柱塞泵/螺杆泵这样的正位移泵,以提供能克服注浆压降的高压头。
相较于离心泵,正位移泵的压头调节较为困难,事实上正位移泵并没有标称压头,其压头是根据管线的压降而变化的。正位移泵无法直接调整压头,而是通过调节流量调整管线的压降,从而间接调节压头。在泵的转速及结构不变的前提下,正位移泵的流量是一个恒定的值,无法通过出口阀调节流量。改变正位移泵的流量,要么通过变频器来改变泵的转速,要么采用旁路调节,也即将部分泵出液体回流。
注浆过程中需要注浆泵提供足够的压头,以充分填充待注浆的空腔。但由于注浆过程中,待注浆的空腔的压降是不断变化的。通常情况下,待注浆的空腔的压降会在注浆过程中不断提升,导致注浆泵提供的压头不断上升,并在注浆接近结束时达到最大值。为避免压力超标损坏设备及待注浆部件,目前注浆时采用的流量及压力十分保守,全程以很低的恒定流量进行注浆,以免注浆泵提供的压头的最大值超标。只有在一些给地层/岩层注浆的柱塞泵上,由于从注浆开始到结束的全过程中,待注浆的空腔的压降的相对变化率不大,才应用了变频器来调节流量。
此外,注浆过程的操作非常固定,只需按顺序开关几个设备及阀门,不需要随机应变,适合使用自动控制装置来进行,但目前的注浆过程依然依靠人工进行,浪费了大量人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恒压注浆装置及预应力管道压浆系统。
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注浆过程中,为避免最大压力超标,采用的流量及压力十分保守,全程以很低的流量及压力进行注浆,导致注浆效率低且细微缝隙不能充分填满;注浆过程依靠人工进行,浪费了大量人力。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恒压注浆装置,用于建筑施工中的注浆操作,包括浆液容器、入口与浆液容器底部连通且出口与待注浆部件连通的注浆泵、以及设置在注浆泵和待注浆部件之间管道上的注浆阀,所述注浆阀为T型自动三通阀,一个入口与注浆泵的出口连通,两个出口分别与待注浆部件以及浆液容器连通;所述注浆阀与待注浆部件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注浆压力表;所述恒压注浆装置还包括PLC控制器,所述注浆泵、注浆阀、以及注浆压力表分别与PLC控制器电连接。
进一步,所述浆液容器内侧底部设置有高频振动器;所述注浆压力表与待注浆部件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封堵阀,所述封堵阀两端与其所在的管道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所述浆液容器中设置有液位表,所述液位表以及高频振动器分别与PLC控制器电连接。
进一步,所述浆液容器设置在拖车上,所述注浆泵为压浆台车,所述浆液容器的底部通过管道与快拆法兰和压浆台车的入口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土木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土木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76047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装饰板材的校准喷涂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核医学射线防护提药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