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池的节能净化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022758725.0 | 申请日: | 2020-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432725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1 |
发明(设计)人: | 陈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鸿裕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10 | 分类号: | C02F3/10;H02J7/35;B01D35/05 |
代理公司: | 杭州伍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309 | 代理人: | 宋锦宏 |
地址: | 311500 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桐庐经济***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池 节能 净化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池的节能净化设备,它包括网筒和气泵,网筒内设有若干个微生物载体,网筒的顶端设有支撑板,支撑板上设有进料口和若干根支撑柱,若干根支撑柱均位于进料口的侧面,支撑柱的一端与支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支撑板的底部与网筒固定连接,支撑板的侧面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浮球,网筒的底端设有曝气装置,气泵的输出端上设有输送管,气泵通过输送管与曝气装置可拆卸连接,输送管通过曝气装置与网筒的内部相连通。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净化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体净化相关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水池的节能净化设备。
背景技术
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情况下,经过不懈努力,环境保护工作取得很大进展,但水环境严峻形势总体上仍没有根本改变。主要是污染物排放量超过水环境承载能力,河道水污染,湖泊富营养化,生态破坏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功能退化,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危害人民健康,影响社会和环境安全。水体的生态修复刻不容缓。
水体修复就是通过一系列措施,将已经退化或损坏的水生态系统恢复、修复,基本达到原有水平或超过原有水平,并保持其长久稳定。
水体修复技术一般可分为物理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和水生植物修复技术。目前在研究应用上一般以水体生物修复技术为主,水体物理修复技术、水体化学修复技术为辅。
一、物理方法修复:引水稀释、底泥疏浚。
引水稀释就是通过工程调水对污染水体进行稀释。使水体在短时间内达到相应的水质标准.该方法能激活水流,增加流速,使水体中DO增加,水生微生物、植物的数量和种类也相应增加,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底泥疏浚指对整条或局部沉积严重的河段、湖泊进行疏浚、清淤,恢复河流和湖泊的正常功能。而物理修复技术存在暂时性、不稳定性以及治标不治本等。
二、化学方法
通过化学手段处理被污染水体达到去除水体中污染物的一种方法.如治理湖泊酸化可投加生石灰,抑制藻类大量繁殖可投加杀藻剂。如除磷可投加铁盐等.化学净化法由于投加的是化学药剂,因此不仅治理费用较高,而且还易造成二次污染.目前该方法主要用于酸化湖泊的治理。而化学修复技术具有费用高、易造成二次污染等缺点
三、水生植物修复
该类技术是利用培育的高等植物或培养、接种的微生物的生命代谢活动,对水体中污染物进行富集、转化、吸收及降解而使水体净化的技术.具有处理效果好、低耗能或不需耗能、工程造价相对较低、运行成本低廉以及不形成二次污染特点.强调对水质的净化效果.主要用于受污染而失衡的自然水生生态系统的修复。
水生植物受气候条件的限制及需要长期打捞水生植物等运行维护工作,后期人力投入较大。如后期运行维护不当,水生植物死亡腐败,会形成水体新的污染源,造成二次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水体净化、修复效果不明显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水体净化、修复效果明显的水池的节能净化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水池的节能净化设备,它包括网筒和气泵,所述网筒内设有若干个微生物载体,所述网筒的顶端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有进料口和若干根支撑柱,若干根支撑柱均位于进料口的侧面,所述支撑柱的一端与支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的底部与网筒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的侧面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浮球,所述网筒的底端设有曝气装置,所述气泵的输出端上设有输送管,所述气泵通过输送管与曝气装置可拆卸连接,所述输送管通过曝气装置与网筒的内部相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鸿裕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鸿裕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75872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