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铃鼓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752766.9 | 申请日: | 2020-11-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41075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5 |
| 发明(设计)人: | 吴李佧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李佧 |
| 主分类号: | G10D13/06 | 分类号: | G10D13/06;G10D13/10;G10H3/12 |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王健 |
| 地址: | 525100 广东省茂名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铃鼓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新型铃鼓,所述鼓皮覆盖连接于鼓壁的一个端面上,所述鼓壁的外圆周面上沿周向间隔开设有若干个条形通孔,每个铃片组嵌入安装于一个条形通孔内,并可在该条形通孔内沿铃片叠置方向活动,所述铃片组可在条形通孔内沿铃片叠置方向活动的间隙为0.85mm~2.5mm。本实用新型可以使敲击时发出的声音更利于麦克风等设备的拾音,提高对铃鼓演奏声音的录制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铃鼓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铃鼓。
背景技术
铃鼓作为一种方便携带、操作简单的乐器广受人们喜爱,是一种色彩性很强的节奏打击乐器。现有的铃鼓大多轻轻打击就会发出很大的声音,无法满足越来越多的设备拾音录制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铃鼓,可以使敲击时发出的声音更利于麦克风等设备的拾音,提高对铃鼓演奏声音的录制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铃鼓,所述鼓皮覆盖连接于鼓壁的一个端面上,所述鼓壁的外圆周面上沿周向间隔开设有若干个条形通孔,每个铃片组嵌入安装于一个条形通孔内,并可在该条形通孔内沿铃片叠置方向活动,所述铃片组可在条形通孔内沿铃片叠置方向活动的间隙为0.85mm~2.5mm。
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改进的方案如下:
1. 上述方案中,所述鼓皮为透明鼓皮,所述鼓壁的内圆周面上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发光器。
2. 上述方案中,所述发光器为可闪烁的彩色灯珠。
3. 上述方案中,所述铃片组和条形通孔均设置为至少7个。
4. 上述方案中,所述鼓皮与鼓壁粘接连接。
5. 上述方案中,所述鼓皮为PET鼓皮或者PVC鼓皮。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铃鼓,其可以使敲击时发出的声音更利于麦克风等设备的拾音,提高对铃鼓演奏声音的录制效果;另外,其鼓皮为透明鼓皮,所述鼓壁的内圆周面上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发光器,可以配合演奏发出光亮,丰富演奏层次,提高演奏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铃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铃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1、鼓壁;2、鼓皮;31、铃片;3、铃片组;4、条形通孔;7、发光器。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一种新型铃鼓,包括鼓壁1、鼓皮2和若干个由至少两个铃片31叠置而成的铃片组3,所述鼓皮2覆盖连接于鼓壁1的一个端面上,所述鼓壁1的外圆周面上沿周向间隔开设有若干个条形通孔4,每个铃片组3嵌入安装于一个条形通孔4内,并可在该条形通孔4内沿铃片31叠置方向活动,所述铃片组3可在条形通孔4内沿铃片31叠置方向活动的间隙为1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李佧,未经吴李佧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75276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实用性强的蜂疗服
- 下一篇:一种控制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