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互联系统和互联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2022752551.7 | 申请日: | 2020-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410138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发明(设计)人: | 徐海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0/25 | 分类号: | H04B10/25;H04B10/27 |
代理公司: | 北京龙双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9 | 代理人: | 时林;王君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联系 模块 | ||
本申请提供一种互联系统和互联模块,可用于无线接入网领域,如任意互联节点下的mesh互联、基带单元BBU内部的基带板互联、分布式单元DU互联的场景等。该互联系统包括多根光纤集成的第一互联模块和M个通信模块。其中,第一互联模块可以包括P个端口,每个端口设有X根光纤,每个端口通过光纤与P个端口中的其余(P‑1)个端口连接。M个通信模块与P个端口中的M个端口一一对应,即每个通信模块与一个端口相连,以使M个通信模块能通过P个端口网络互联;其中,P、M、X均为大于1的整数,且P大于或等于M。通过本申请,可实现任意互联节点下的低成本大带宽的基带协同互联。且通信模块通过光路互联,相比通过交换机互联,时延更低。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接入网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互联系统和互联模块。
背景技术
在实际通信中,往往需要基带协同互联。以基带单元(base band unit,BBU)的各基带板为例,一种传统的互联方式是,BBU的各基带板直接连接到交换盒上,通过交换盒进行数据交换。这种传统的方式,成本高,且占用空间大。
如何使用较经济的方式,实现大带宽的基带协同互联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互联系统和互联模块,可以实现任意互联节点下的低成本大带宽的基带协同互联。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互联系统。该互联系统可以包括:第一互联模块,包括P个端口,每个端口设有X根第一连接线,每个端口通过第一连接线与P个端口中的其余端口连接;M个通信模块,每个通信模块与一个端口相连,M个通信模块能够通过P个端口实现互联;其中,P、M、X均为大于1的整数,且P大于或等于M。
可选地,通信模块可以为基带单元(base band unit,BBU)内部的基带板;或者通信模块可以为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 unit,DU)。
可选地,第一连接线表示可以实现光通信的连接线,例如,第一连接线可以为光纤。
可选地,P等于M时,该P个端口均用于与M个通信模块相连,即每个端口对应一通信模块;P大于M时,该P个端口中的M个端口用于与M个通信模块相连,其余(P-M)个端口可以用于与其他互联模块相连。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以第一连接线为光纤为例,多根光纤高度集成的第一互联模块,成本低,集成度高,且无源。此外,该第一互联模块的具体结构可以为包括P个端口,每个端口有X根光纤,连接到其余(P-1)个端口,实现每两个端口之间有X/(P-1)根光纤网络互联。M个通信模块(如BBU内部的M个基带板或者M个DU)中的每个通信模块对应P个端口中的一个端口,即每个通信模块与P个端口中的一个端口相连,从而该M个通信模块通过该P个端口实现网络互联。可以理解,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互联模块,M个通信模块通过光路互联,相比于通过交换机互联,时延更低。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该P个端口的位置对称设计。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对称设计,料本较低,也可以减小第一互联模块占用的空间。此外,对称设计时,各个端口之间的连线具有一定规律(如P=6时,呈星型连线),客户面操作简便。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通信模块与端口连接的方式,可以是通过引出多根连接线(如多根光纤)进行连接。
示例地,以基带板为例,各基带板可以出同质的多芯光缆(或者多纤光缆),连在第一互联模块上,实现多基带板的mesh互联。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通信模块与端口连接的方式,可以是通过一能出多根连接线(如多根光纤)的接头进行连接。
示例地,该接头为光纤跳线(multi-fiber push on,MPO)接头。在该示例下,通信模块与端口连接的方式,可以是通过MPO接头进行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75255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送尘器
- 下一篇:污泥气流膜好氧堆肥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