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建筑物用混合立管的改造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2749936.8 | 申请日: | 2020-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461438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5 |
发明(设计)人: | 黄灿强;唐颖栋;楼少华;张墨林;邵宇航;任珂君;方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C1/122 | 分类号: | E03C1/122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刘晓春 |
地址: | 310014***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物 混合 改造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物用混合立管的改造系统,包括入地后接入既有混合排出管并用于向污水系统排水的混合立管,所述混合立管距与既有雨水斗连接处一定距离处截断,该截断处的混合立管顶部接至伸出屋面的通气帽;与既有雨水斗连接的混合立管截留段底部接入雨落水管,所述雨落水管入地后接入雨水排出管,最后通向雨水系统。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既有混合立管截断,且新增雨落水管、通气立管及通气帽,实现老旧小区、城中村建筑单体雨、污分流,即从源头上完成建筑单体雨、污水系统的梳理及工程整改,为后续的小区正本清源或小区雨污分流奠定基础;另外,改造方法简单,工程可实施性极高,施工工期也较短,普适性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给排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物用混合立管的改造系统。
背景技术
小区正本清源、小区雨污分流等项目在全国各大城市全面展开,对错接乱排的源头排水户进行整改,尽量实现雨水接入雨水管道,污水接入污水管道,不断完善建筑与小区的雨、污分流排水系统。
新建的建筑或小区基本都满足了雨、污分流的要求,大量的老旧小区、城中村建筑仅有一根雨、污混合的立管。混合立管下地后:①接入化粪池或者污水检查井,最后排放至污水系统;②接入雨水检查井,最后排放至受纳水体。前者导致大量的雨水进入污水系统,降低污水负荷,影响处理效能;后者致使污水直接排入受纳水体,引起受纳水体黑臭。
现有的改造方式较杂乱,缺乏系统性,且部分构件未设置或设置不合理,改造效果一般且影响居民正常生活使用。
基于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建筑物用混合立管的改造系统,可有效解决以上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物用混合立管的改造系统,系统性地梳理、改造,以解决上述背景问题。能够将现有建筑混合立管中的雨、污水剥离开来,达到建筑单体雨、污分流的改造目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建筑物用混合立管的改造系统,包括入地后接入既有混合排出管并用于向污水系统排水的混合立管,所述混合立管距与既有雨水斗连接处一定距离处截断,该截断处的混合立管顶部接至伸出屋面的通气帽;与既有雨水斗连接的混合立管截留段底部接入雨落水管,所述雨落水管入地后接入雨水排出管,最后通向雨水系统。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将与所述混合立管连接的既有混合排出管截断,该截断处的既有混合排出管出口接入污水排出管,所述污水排出管接入污水检查井或化粪池,最后通向污水系统。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污水排出管与污水检查井或化粪池之间设置有存水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污水排出管与污水检查井或化粪池之间设置有水封井。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水封井内设置有存水弯,所述存水弯底部与顶部均设置检查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雨水排出管接入雨水检查口或者雨水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截断处的混合立管顶部通过通气立管与所述通气帽连接,且所述通气立管与所述混合立管之间采用90°弯头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既有混合排出管接入污水检查井或化粪池。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雨落水管采用管卡固定于建筑墙面,并在离地面一定高度处设置第一检查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建筑物的楼层不高于14层。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74993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B柱上护板结构
- 下一篇:一种平衡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