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红外感应手势控制电路板用保护壳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747724.6 | 申请日: | 2020-11-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36835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文;吴忠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亿思腾达集成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5K5/02 | 分类号: | H05K5/02;H05K5/06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百瑞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40 | 代理人: | 杨大庆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西丽街道***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外 感应 手势 控制 电路板 保护 | ||
一种红外感应手势控制电路板用保护壳,保护壳与电路板固定连接,电路板的中间位置并排设置有第一红外发射元件和红外接收元件,第一红外发射元件和红外接收元件周围还设置有其它三个红外发射元件;保护壳中间位置设置有适配第一红外发射元件和红外接收元件的第一透光孔,第一透光孔周围还分别设置有适配其它三个发射元件的第二透光孔、第三透光孔和第四透光孔;保护壳相对电路板的一端为凹型结构,四个透光孔均设置凸台结构;保护壳的材料为黑色不透红外光的PC材料,电路板与保护壳通过胶粘密封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解决了红外感应手势控制电路板的抗干扰问题,以及防水防尘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板用保护壳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红外感应手势控制电路板用保护壳。
背景技术
红外感应手势控制电路板,一般设置有一收一发的红外管元件,红外线通过红外发射管发出,在遇到人手或其它物品后,反射回红外接收管,在经过红个接收管转换为电信号,通过MCU分析此信号,来判断是否有手势动作,并发出相应的指令或控制相应的设备进行动作,以此来达到手势检测的目的。而如图1所示的一种红外感应手势控制电路板,因存在多个红外发射元件,在没有适配屏蔽、保护的组件时,不仅抗干扰能力差,电路板上的其它元件也会被水、灰尘和其它杂物沾染,从而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因此,发明一种红外感应手势控制电路板用保护壳很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红外感应手势控制电路板用保护壳,解决传统的红外感应手势控制电路板在没有适配屏蔽、保护的组件时,抗干扰能力差,易被水、灰尘和其它杂物沾染影响设备正常使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红外感应手势控制电路板用保护壳,所述的保护壳与电路板固定连接,所述电路板的中间位置并排设置有第一红外发射元件和红外接收元件,所述的第一红外发射元件和红外接收元件周围还设置第二有红外发射元件、第三红外发射元件和第四红外发射元件;所述的保护壳中间位置设置有适配第一红外发射元件和红外接收元件的第一透光孔,所述的第一透光孔周围还分别设置有适配第二有红外发射元件、第三红外发射元件、第四红外发射元件的第二透光孔、第三透光孔和第四透光孔。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定位安装,所述的电路板上还设置有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所述的保护壳上设置有分别适配第一定位孔、第二定位孔的第一定位柱、第二定位柱。
进一步地,为了避免电路板上的其它元件阻碍保护壳的安装,并保护其它元件,隔离多个红外元件,防止光线干扰,所述的保护壳相对电路板的一端为凹型结构,所述的第一透光孔、第二透光孔、第三透光孔、第四透光孔均设置凸台结构。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隔离多个红外元件,防止光线干扰,所述的保护壳的材料为黑色不透红外光的PC材料。
进一步地,为了密封元件,防水防尘,所述的电路板与保护壳通过胶粘密封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一种红外感应手势控制电路板用保护壳为一体式的保护壳,设置多个透光孔用于发射接收红外光,保护壳上的凹形结构和透光孔的凸台结构能有效地隔离红外元件,防止光线的干扰,同时密封结构也保证了电路板的其它元件不被水、灰尘和其它杂物沾染,保证了电路设备使用时的稳定性,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较为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红外感应手势控制电路板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红外感应手势控制电路板用保护壳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红外感应手势控制电路板用保护壳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亿思腾达集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亿思腾达集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74772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