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茶叶连续高效分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738063.0 | 申请日: | 2020-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420705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7 |
发明(设计)人: | 聂永昭;郭文琼;梁小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安市吉州窑茶瓷文化传承中心 |
主分类号: | A23F3/16 | 分类号: | A23F3/16;A23F3/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圣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18 | 代理人: | 王振佳 |
地址: | 343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茶叶 连续 高效 分离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茶叶连续高效分离装置,包括供料机构、进料口与所述供料机构相连通的分离罐和与所述分离罐的出料口相连通的出料机构,所述分离罐外壁设置有冷却机构。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的一种茶叶连续高效分离装置,分离罐将茶叶浸取液分级分离,并通过冷却机构保证分离罐的使用温度,避免茶叶中的营养物质流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分离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茶叶连续高效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茶是在中国广受欢迎的一种饮料,其口感味道受到众多国人的喜爱。茶除口感气味较佳外,其中还包含了大量的蛋白质、氨基酸、咖啡因、多元酚类、碳水化合物、脂质、矿物质、植物色素、维生素等对人体有益的成分,但普通的茶叶饮用时需要冲泡,冲泡过后茶叶中还会残留大量的有效成分无法得到利用,因此一种方便饮用且有效成分利用率高的茶粉有广泛的前景。
茶粉的制备多采用将茶叶粉碎研磨浸取其中的营养物质,然后去除茶叶中的固形物杂质、纤维、果胶、多糖、农残等物质,将得到的溶液进行浓缩干燥得到茶粉,目前对于去除固体物质、纤维、果胶和多糖等物质的设备还比较少,而且茶叶中的营养物质在高温下容易失效,需要在较低的温度对浸取液进行分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茶叶连续高效分离装置,以解决上述茶叶浸取液分离固体杂质、纤维、果胶和农残等物质和保持设备在较低温度下进行分离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茶叶连续高效分离装置,包括供料机构、进料口与所述供料机构相连通的分离罐和与所述分离罐的出料口相连通的出料机构,所述分离罐外壁设置有冷却机构。
优化的,所述供料机构包括用于储存茶叶浸取液的储液箱,所述储液箱的出口经增压泵与预分离器的一端相连通,所述预分离器的另一端经进料管路与分离罐的进料口相连通,所述进料管路上设置有高压泵和单向阀。
优化的,所述分离罐内设置有第一分离管路和第二分离管路,所述第一分离管路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分离管路的一端均与所述进料口相连通,所述第一分离管路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分离管路的另一端均与所述出料口相连通,所述第一分离管路上和所述第二分离管路上均依次设置有第一膜分离器、第二膜分离器和第三膜分离器。
优化的,所述第一分离管路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分离管路的另一端通过三通连接所述出料口。
优化的,所述第一膜分离器的膜孔径大于所述第二膜分离器的膜孔径,所述第二膜分离器的膜孔径大于第三膜分离器的膜孔径,所述第一膜分离器的截留分子量、所述第二膜分离器的截留分子量和所述第三膜分离器的截留分子量均为300-1000道尔顿。
优化的,所述出料机构包括一端与所述出料口相连通的出料管路,所述出料管路的另一端与用于将分离后的所述茶叶浸取液储存的储存罐相连通。
优化的,所述冷却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分离罐外壁的冷却箱,所述冷却箱内壁和所述分离罐外壁之间形成空腔,所述空腔顶端设置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设置有截止阀,所述空腔底端设置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经循环管与冷水循环器的一端相连通,所述冷水循环器的另一端经连接管与所述空腔相连通,所述循环管上设置有水泵,所述连接管上设置有球阀。
因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的一种茶叶连续高效分离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具有预分离器,初步将茶叶浸取液中的固体物质除去,避免大颗粒物质进入分离罐发生堵塞。
2、具有第一分离管路和第二分离管路,可同时进行分离操作,当茶叶浸取液流量较大时,同样可以完成分离工作,增加了分离罐的分离量。
3、具有冷却机构,保证分离过程的温度保持,避免茶叶中的营养物质流失。
4、预分离器、第一膜分离器、第二膜分离器和第三膜分离器的孔径依次减小,采用分级分离茶叶浸取液,有效防止各个分离器的堵塞频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安市吉州窑茶瓷文化传承中心,未经吉安市吉州窑茶瓷文化传承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73806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