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市政电缆敷设监视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724305.0 | 申请日: | 2020-11-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52103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 发明(设计)人: | 水生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新绿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G1/00 | 分类号: | H02G1/00;H02G1/06;G05B19/05;G01B11/02 |
| 代理公司: | 重庆卓茂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62 | 代理人: | 许冲 |
| 地址: | 5181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市政 电缆 敷设 监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市政电缆敷设监视装置,包括底板、第一支撑架、第一支撑滚辊、第二支撑架、第二支撑滚辊、第三支撑架、缠绕滚辊、第四支撑架、光电传感器以及PLC控制器,所述底板上端面从左到右依次设置有第一支撑架、第四支撑架、第二支撑架和第三支撑架,所述第三支撑架中间架设有缠绕滚辊,所述第四支撑架上端面设置有环形框,所述环形框内部上下左右位置均安装有光电传感器,所述第四支撑架前端面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端面设置有PLC控制器,所述缠绕滚辊上缠绕有电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记录电缆敷设的真实长度,便于对市政电缆敷设进行有效管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市政电缆敷设监视装置,属于市政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电缆敷设是指沿经勘査的路由布放、安装电缆以形成电缆线路的过程。根据使用场合,可分为架空、地下(管道和直埋)、水底、墙壁和隧道等几种敷设方式。合理选择电缆的敷设方式对保证线路的传输质量、可靠性和施工维护等都是十分重要的。
现有技术中的电缆敷设一般为全人工操作。工程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电缆敷设型号、数量、规格等均为人工记录,易发生错记、漏记、多记现象;敷设后未送电的电缆还容易发生丢失现象,不利于工程成本控制。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市政电缆敷设监视装置,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记录电缆敷设的真实长度,便于对电缆敷设进行有效管理。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市政电缆敷设监视装置,通过增加第一支撑架、第一支撑滚辊、第二支撑架、第二支撑滚辊、第三支撑架、缠绕滚辊、第四支撑架、光电传感器以及PLC控制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市政电缆敷设监视装置,包括底板、第一支撑架、第一支撑滚辊、第二支撑架、第二支撑滚辊、第三支撑架、缠绕滚辊、第四支撑架、光电传感器以及PLC控制器,所述底板上端面从左到右依次设置有第一支撑架、第四支撑架、第二支撑架和第三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上侧架设有第一支撑滚辊,所述第二支撑架上侧架设有第二支撑滚辊,所述第三支撑架中间架设有缠绕滚辊,所述第四支撑架上端面设置有环形框,所述环形框内部上下左右位置均安装有光电传感器,所述第四支撑架前端面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端面设置有PLC控制器,所述缠绕滚辊上缠绕有电缆。
进一步地,所述电缆被牵引先搭设在第二支撑滚辊上,所述电缆搭设在第二支撑滚辊上之后穿过环形框,所述电缆穿过环形框后搭设在第一支撑滚辊上。
进一步地,所述光电传感器通过数据线和PLC控制器相连接,所述PLC控制器前端面设置有显示屏和操作面板,且显示屏位于操作面板上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滚辊通过第一联轴器和第一支撑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滚辊通过第二联轴器和第二支撑架转动连接,所述缠绕滚辊通过第三联轴器和第三支撑架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滚辊最高点、第二支撑滚辊最高点和环形框中心点在同一水平面。
进一步地,所述底板下端面设置有多个滚轮,所述支撑板下侧设置有支撑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市政电缆敷设监视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记录电缆敷设的真实长度,便于对市政电缆敷设进行有效管理,在实际使用的时候,更适合应用于工程技术领域。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市政电缆敷设监视装置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市政电缆敷设监视装置的正视剖面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A部分放大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新绿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新绿园林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72430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