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便携式淬火介质冷却性能测试仪有效
申请号: | 202022723429.7 | 申请日: | 2020-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365862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陈明;刘子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5/00 | 分类号: | G01N25/00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朱林 |
地址: | 21000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淬火 介质 冷却 性能 测试仪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便携式淬火介质冷却性能测试仪,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氧化铝管,氧化铝管上端伸出壳体顶部,氧化铝管外缠绕有电热丝,电热丝包覆在保温纤维内;壳体外连接有容杯座,容杯座还连接有多个支撑杆,多个支撑杆之间连接有支撑板,支撑板上具有通孔,探头穿过通孔伸入容杯内;探头包括合金管,合金管头端具有合金柱,合金柱轴心处具有安装孔,安装孔内设置热电偶丝。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采用一体式设计,便于移动携带,且加热效率快,安全性高,有益于进行淬火介质冷却性能测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携式淬火介质冷却性能测试仪,用于淬火介质冷却性能测试。
背景技术
热处理是调控材料性能、提高产品使用寿命、可靠性和安全性的技术,飞机、高铁、舰船、汽车及各类生产制造装备的现代制造业离不开热处理,重要零件都需适当热处理后才能使用,热处理原理与工艺,成为相关专业学生和机械制造类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技术。
热处理是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以改变材料的组织结构,获得所需要性能的工艺。各类热处理工艺因冷却方式不同,而赋予材料不同的组织和性能。其中,淬火工艺为过冷奥氏体浸入淬冷介质中快速冷却,以获得马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通过淬火与不同温度的回火配合,满足机械零件及工模具使用性能要求,淬火过程组织转变取决于淬冷介质冷却性能,淬冷介质性能直接决定了淬火质量。
理想的淬冷介质的冷却曲线应在C曲线鼻尖处快冷,而在马氏体转变开始温度Ms附近尽量缓冷,以达到既获得马氏体组织,又减小内应力的目的。目前还没有找到理想的淬火介质。因此,快速测试实际生产应用的各类淬火介质在不同温度阶段的冷却特征,成为学生理解热处理原理与工艺核心知识点的不可缺少的教学实验,也是工程技术人员制订热处理工艺时选择和调整淬火介质的依据。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国内多数高校老师长期采用课堂理论教学方法讲授淬火介质的冷却性能,缺乏适合课堂演示和学生动手操作的淬火介质冷却性能测试仪器,导致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难以通过直接观察学习淬火介质冷却性能,无法深入理解掌握热处理原理与工艺核心知识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遵循《GB/T 30823-2014测定工业淬火油冷却性能的镍合金探头试验方法》,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安全性高、适用于教学授课的便携式淬火介质冷却性能测试仪。
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便携式淬火介质冷却性能测试仪,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氧化铝管,所述氧化铝管上端伸出壳体顶部,在壳体内,所述氧化铝管外缠绕有电热丝,所述电热丝包覆在保温纤维内,所述保温纤维和壳体之间设置隔热棉。
所述壳体外连接有容杯座,所述容杯座顶部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用于放置容杯,所述容杯盛放定量待测淬火介质;所述容杯座还连接有多个支撑杆,多个支撑杆之间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具有容探头头端穿过的通孔。
所述探头包括合金管,所述合金管头端具有合金柱,所述合金柱和合金管为一体式结构,沿合金柱轴向,所述合金柱轴心具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设置热电偶丝;所述合金管尾端连接有数据采集装置底座,所述数据采集装置底座上安装有数据采集装置,所述数据采集装置用于通过热电偶丝采集探头头端实时温度数据,并传输给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
所述合金管上还设置有限位块,探头头端穿过通孔伸入容杯内,限位块限位探头伸入容杯内的深度。
所述电热丝和数据采集装置均电气连接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安装在壳体上。
所述氧化铝管上端设置有接近开关,所述接近开关用于检测探头是否位于氧化铝管内,所述接近开关电气连接控制器。
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支撑杆过孔,所述支撑杆过孔的侧壁安装有螺栓,所述螺栓贯通支撑杆过孔侧壁,支撑杆顶端穿过支撑杆过孔,螺栓用于将支撑板固定连接在支撑杆上。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72342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交流接触器的电磁装配结构
- 下一篇:一种电池pack组装的框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