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末梢血液检测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721475.3 | 申请日: | 2020-11-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78010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 发明(设计)人: | 杨亚平;余瑶;卢星;肖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 主分类号: | G01N33/48 | 分类号: | G01N33/48;G01N1/38;G01N1/14 |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杨柳 |
| 地址: | 400038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末梢 血液 检测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末梢血液检测设备,包括检测筒和振荡盘,还包括若干对血液进行检测的检测模块、与检测模块连通的吸附针以及带动检测模块以及吸附针上下移动的移动单元,振荡盘上竖直设置有若干放置采集管的放置槽,吸附针可与放置槽的上端一一相对;振荡盘转动安装在检测筒内,移动单元固定安装在检测筒内;检测筒的侧壁上设有放入口,放入口与振荡盘的上表面相对。本方案若干检测模块可同时对若干血液样本进行检测,检测的效率高,可批量性的对血液样本进行检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末梢血液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末梢血是血常规检验最为快捷的标本采集方法,同时也是各医院门诊和急诊检验的常用方法,主要用于全血细胞分析、血型、血糖、血沉和新生儿筛查等检验项目。临床通常在手指或足跟特定部位穿刺,采集毛细血管血液进行检验,一般是将血液保存至采集管中,然后将采集管放置到检测设备中进行检测。
常规的检测装置在进行使用时,一般一次只能对单个的血液样本进行振荡和检测,检测的速度较慢,影响末梢血的检测效率;同时在对血液样本进行检测时,血液样本的性状也容易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容易造成检测结构的误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末梢血液检测设备,以解决血液样本的检测效率低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方案如下:一种末梢血液检测设备,包括检测筒和振荡盘,还包括若干对血液进行检测的检测模块、与检测模块连通的吸附针以及带动检测模块以及吸附针上下移动的移动单元,振荡盘上竖直设置有若干放置采集管的放置槽,吸附针可与放置槽的上端一一相对;振荡盘转动安装在检测筒内,移动单元固定安装在检测筒内;检测筒的侧壁上设有放入口,放入口与振荡盘的上表面相对。
基础方案的原理及其优点:在对采集管中的血液样本进行检测时,先从放入口处将若干采集管放置到相应的放置槽内,然后转动振荡盘,振荡盘能同时多若干放置槽内的血液样本进行混合振荡,便于检测模块进行检测;当在进行检测时,暂停转动振荡盘,检测模块在移动单元的控制下下移,使得吸附针嵌入到各个采集管内,对采集管内的血液样本进行吸取,使得血液样本进入到检测模块内,若干检测模块可同时对若干血液样本进行检测,检测的效率高,可批量性的对血液样本进行检测。
进一步,移动单元包括移动盘、液压杆以及控制液压杆伸长或缩短的液压泵,液压泵固定安装在检测筒上,液压杆竖直设置,移动盘水平设置,液压杆下端穿过检测筒的上端并且与移动盘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移动盘与检测筒的内壁滑动接触,检测模块固定安装在移动盘内。
通过上述设置,在将检测模块和吸附针上下移动时,在液压泵的控制下可方便的伸缩液压杆,使得检测模块和吸附针随着移动盘同步的上下移动,实现对检测模块和吸附针位置的精准控制,也便于吸取采集管内的血液样本。
进一步,还包括控制振荡盘转动的转动单元,转动单元包括转轴和带动转轴转动的电动机,电动机固定安装在检测筒的底面上,振荡盘同轴安装在转轴上。
通过上述设置,在转轴的带动下能够让振荡盘稳定的移动,使得采集管内的血液样本能够被充分的混合振荡。
进一步,振荡盘与转轴之间设有若干连接部,连接部包括弹簧和铁块,振荡盘与转轴之间设有供振荡盘横向移动的间隙,振荡盘靠近转轴侧壁的一侧上设有安装槽,铁块固定安装在安装槽内,转轴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可在安装槽内滑动的滑块,弹簧水平设置,弹簧的一端与滑块固定连接,弹簧的另一端与铁块固定连接,检测筒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若干可对铁块进行吸引的电磁铁。
通过上述设置,电磁铁间歇开启和关闭,使得安装槽内的铁块被吸引,进而使得整个振荡盘在弹簧和电磁铁的作用下产生水平方向上的往复移动,实现对采集管内血液样本的振荡处理;当采集管内血液样本的振荡和混合达到一定时间后,电磁铁关闭,弹簧的弹性恢复,使得振荡盘回移至与转轴同轴的状态,振荡盘的控制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72147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