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减少废水蒸发量的废水处理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720332.0 | 申请日: | 2020-11-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19290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4 |
| 发明(设计)人: | 郎巍;柯劲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华立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9/10 | 分类号: | C02F9/10 |
| 代理公司: | 浙江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杨学强 |
| 地址: | 313200 浙江省湖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减少 废水 蒸发量 废水处理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减少废水蒸发量的废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通过管道连接的机械过滤部(1)、超滤部(3)、低压反渗透部(5)、高压反渗透部(6)和蒸发结晶部(7),所述的超滤部(3)包括超滤装置(31)和超滤水箱(32),所述的低压反渗透部(5)包括进水口(53)、一级低压反渗透装置(51)和二级低压反渗透装置(52)、低压反渗透产水箱(54)和低压反渗透浓水箱(55),所述的高压反渗透部(6)包括第三进水口(61)、高压反渗透装置(62)、第三产水口(63)和第三浓水出口(64)。本实用新型有效增加废水的回用率,减少反渗透浓水中的含水量,减少了废水蒸发量,减少了能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减少废水蒸发量的废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反渗透水处理技术因具有脱盐率高、操作简便和对环境污染小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水的深度处理中。经过反渗透技术处理后产生的浓水将被送至蒸发系统进行脱盐处理,在蒸发系统中由于反渗透浓水依旧具有较高的含水量,蒸发处理所述反渗透浓水所需要的能耗仍然巨大,并且还会造成大量的水资源被蒸发不能回用,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
申请号为CN201420446218.5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多段式高倍浓缩中水回用设备,包括具有原水泵和输送管道的原水输送装置,还包括依次与原水泵相连、并且相互之间串联的至少两段反渗透膜装置,反渗透膜装置包括浓缩液出口和透过液出口,上段反渗透膜装置的浓缩液作为相邻下段反渗透装置的原水,至少一反渗透膜装置自身的浓缩液出口与自身进口或者与任意上一反渗透膜装置的进口相连通,最终段反渗透膜装置的浓缩液出口连通多效蒸发装置或排水管道。该实用新型的中水回用设备,不同于传统,采用一个以上相互串联的反渗透膜装置,而且对一定量的浓缩液进行回流,循环处理,达到高效浓缩的效果。大大提高整个设备对废水的回收率,且浓缩液回流会增加膜前错流,减少膜的污堵。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二级反渗透装置组合的反渗透废水处理装置的废水的回用率为65~75%,直接将所述二级反渗透装置过滤后产生的水通入多效蒸发器中,仍然会导致大量的水不能回用直接被蒸发掉,依旧有大量的水资源和能源被浪费。
综上所述,如何将反渗透浓水进行进一步的浓缩处理,增加废水处理的产水量,减少反渗透浓水蒸发处理时的水分蒸发量,降低蒸发能耗,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出可以有效增加废水的回用率,减少反渗透浓水中的含水量的一种用于减少废水蒸发量的废水处理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减少废水蒸发量的废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通过管道连接的机械过滤部、超滤部、低压反渗透部、高压反渗透部和蒸发结晶部;
所述的超滤部包括超滤装置和设置于所述超滤装置与所述的低压反渗透部之间的超滤水箱,所述的超滤水箱与所述的低压反渗透部之间设置有第一加压泵;
所述的低压反渗透部包括进水口、串联连接的一级低压反渗透装置和二级低压反渗透装置、低压反渗透产水箱和低压反渗透浓水箱;所述的低压反渗透浓水箱通过管道与所述的高压反渗透部连接;
所述的高压反渗透部包括第三进水口、高压反渗透装置、第三产水口和第三浓水出口,所述的第三产水口通过管道与所述的超滤水箱连接。
本实用新型以减少废水蒸发处理时的蒸发量为主要目的,提出一种用于减少废水蒸发量的废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通过管道连接的机械过滤部、超滤部、低压反渗透部、高压反渗透部和蒸发结晶部。首先由所述的机械过滤部对废水进行过滤处理,将大颗粒的污染物及杂质进行过滤去除;然后通过超滤部对废水中的悬浮物、胶体、微粒、细菌和病毒大分子物质,避免低压反渗透部中的反渗透膜的污堵、结垢;再经过所述的低压反渗透部的过滤处理,对废水进行一段除盐和二段除盐后,由高压泵泵入高压反渗透部,进行进一步的浓缩后送入蒸发结晶部进行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华立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华立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72033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携散热制冷组件
- 下一篇:电梯曳引带的端接机构、曳引装置及电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