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被动式单冷空调盘管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716157.8 | 申请日: | 2020-11-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17240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 发明(设计)人: | 钟国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钟国君 |
| 主分类号: | F24F1/0063 | 分类号: | F24F1/0063;F24F13/02;F24F13/22;F24F13/24 |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宏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72 | 代理人: | 吴大建;齐记 |
| 地址: | 014010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被动式 空调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被动式单冷空调盘管,包括:箱组,包括自上而下排列且顺序连通的进风箱、盘管箱及出风箱;进风管接口,设在进风箱上;出风管接口,设在出风箱上;盘管,穿入式设在盘管箱内;其中,被动式单冷空调盘管构造成当冷媒水进入盘管内时不但能通过盘管内的冷媒水对箱组内的空气进行冷却并迫使冷却的空气通过出风管接口排出到箱组外,还能通过进风管接口将箱组外未冷却的空气引入箱组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被动式单冷空调盘管,解决了空调末端装置的耗电、有噪音、有风感和用户体验差的问题,降低空调系统运行能耗,降低建筑领域总体能耗,为全社会节能减排尽一份力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调末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被动式单冷空调盘管。
背景技术
目前,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保护环境成为全社会共识的背景下,各行各业都在提倡节能减排、低碳生活。建筑领域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30~40%。建筑内部空调的能耗占建筑运行总能耗的40%~60%,可见空调系统节能在建筑领域、乃至全社会的重要意义。
目前,市场上空调末端设备主要是由风机和盘管组成的强制对流的空调末端设备,其中包括各种类型风机盘管、吊顶空调机、各种风柜机组和组合式空调机组等。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都依靠风机为空气的流动提供动力,而风机需要消耗电能,需要进行日常检修、维护,运行过程中产生噪音。部分空调末端装置为了提升用户体验需要采取额外的消音、降噪措施,提高成本。
常规空调末端设备需要消耗电能、有噪音、风感强和用户体验差等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全部或部分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被动式单冷空调盘管,用以解决空调末端装置的耗电、有噪音、有风感和用户体验差的问题,以降低空调末端能耗,降低建筑领域总体能耗,为全社会节能减排尽一份力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被动式单冷空调盘管,包括:箱组,包括自上而下排列且顺序连通的进风箱、盘管箱及出风箱;进风管接口,设在所述进风箱上;出风管接口,设在所述出风箱上;盘管,穿入式设在所述盘管箱内;其中,所述被动式单冷空调盘管构造成当冷媒水进入所述盘管内时不但能通过所述盘管内的冷媒水对所述箱组内的空气进行冷却并迫使冷却的空气通过所述出风管接口排出到所述箱组外,还能通过所述进风管接口将所述箱组外未冷却的空气引入所述箱组内。
进一步地,所述进风箱包括设在其顶壁上的导流顶面,以及设在其底壁上且夹着所述盘管箱的导流底面,所述导流顶面和导流底面能共同引导所述进风管接口送来的空气进入所述盘管箱内。
进一步地,所述出风箱包括设在其顶壁上且夹着所述盘管箱的顶部引流面,以及设在其底壁上的底部引流面,所述顶部引流面和底部引流面能共同引导所述盘管箱内的空气自然流向所述出风管接口。
进一步地,所述进风管接口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导流顶面的中间区域相对于两边区域朝向所述盘管箱所在方向凸出,并使两个所述进风管接口关于所述导流顶面的中轴线镜像对称。
进一步地,所述出风管接口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底部引流面具有用于收集冷凝水的至少一个凹陷区,两个所述出风管接口关于所述至少一个所述凹陷区中轴线镜像对称。
进一步地,所述被动式单冷空调盘管还包括设在所述出风箱上且与所述凹陷区相接的排水管接口。
进一步地,在所述箱组与所述进风管接口相接的接口处设有不影响通风的第一支撑构件,在所述箱组与所述出风管接口相接的接口处设有不影响通风的第二支撑构件。
进一步地,所述盘管为带有翅片结构的管束或无翅片结构的管束。
进一步地,还包括包覆在所述箱组外的保温外层。
进一步地,还包括设在所述进风箱上且能将室外空气引入所述箱组内的新风管接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钟国君,未经钟国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71615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