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干垒挡土墙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715931.3 | 申请日: | 2020-11-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74120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0 |
| 发明(设计)人: | 肖新昌;景云刚;周新锁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镇青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29/02 | 分类号: | E02D29/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710061 陕西省西安市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挡土墙 | ||
本申请涉及一种干垒挡土墙,其包括砌砖及限位架,若干所述砌砖堆叠拼接,所述限位架中空设置且安装于相邻所述砌砖之间,所述砌砖包括砖块本体、第一凸块及第二凸块,所述第一凸块固定安装于所述砖块本体上表面,所述第二凸块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凸块远离所述砖块本体的一端,且所述第一凸块与所述第二凸块垂直,所述砖块本体下表面开设有相互连通且贯穿所述砖块本体的第一容纳槽与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一容纳槽用于容纳所述第一凸块与所述第二凸块,所述第二容纳槽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槽靠近所述第二凸块一侧,且所述第二容纳槽用于容纳所述第二凸块。本申请具有提高挡土墙的透水性及稳定性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挡土墙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干垒挡土墙。
背景技术
挡土墙是指支承路基填土或山坡土体、防止填土或土体变形失稳的构造物。在挡土墙横断面中,与被支承土体直接接触的部位称为墙背,与墙背相对的、临空的部位称为墙面,与地基直接接触的部位称为基底,与基底相对的、墙的顶面称为墙顶。
申请号为CN201920027582.0的中国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土木建筑用挡土墙结构,包括混凝土浇筑板和地面,所述混凝土浇筑板底部浇筑有矿渣层,所述地面上开设有基坑,所述基坑和地面上部均浇筑有混凝土层,所述基坑上插接有挡土墙。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限位板、挡土墙和基坑,并且在挡土墙右侧设置有支撑锥,混凝土浇筑板通过基坑与挡土墙形成L型的挡土设备,保证安全稳定性和挡土墙的支撑强度。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挡土墙由混凝土浇注而成,透水性较差,导致挡土墙内的地表水不能及时排出,从而影响挡土墙的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提高挡土墙的透水性及稳定性,本申请提供一种干垒挡土墙。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干垒挡土墙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干垒挡土墙,包括砌砖及限位架,若干所述砌砖堆叠拼接,所述限位架中空设置且安装于相邻所述砌砖之间,所述砌砖包括砖块本体、第一凸块及第二凸块,所述第一凸块固定安装于所述砖块本体上表面,所述第二凸块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凸块远离所述砖块本体的一端,且所述第一凸块与所述第二凸块垂直,所述砖块本体下表面开设有相互连通且贯穿所述砖块本体的第一容纳槽与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一容纳槽用于容纳所述第一凸块与所述第二凸块,所述第二容纳槽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槽靠近所述第二凸块一侧,且所述第二容纳槽用于容纳所述第二凸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土墙由若干砌砖拼接堆叠而成,两个相邻的砖块本体在竖直方向上堆叠时,位于下方的砖块本体连接的第一凸块及第二凸块位于上方的砖块本体开设的第一容纳槽内,然后移动位于上方的砖块本体,使得第二凸块移动至第二容纳槽内,此时对竖直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砖块本体进行限位,同时将限位架放置于第一容纳槽内,限位架位于第一凸块远离第二凸块一侧,一方面实现对第一凸块与第二凸块的限位,提高挡土墙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墙体内的积水可以从限位架位置排出,提高挡土墙的透水性。
可选的,所述限位架包括定位框及连接件,所述定位框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槽内,所述定位框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砖块本体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架通过定位框与连接件配合,其中定位框放置于第一容纳槽中,用于对第一凸块及第二凸块在第一容纳槽内的位置进行限位,减少第一凸块与第二凸块在第一容纳槽中发生晃动的可能性,从而提高砖块本体堆叠时的稳定性;连接件用于将定位框与砖块本体连接,提高定位框在第一容纳槽内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定位框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连接件包括安装板及定位销,所述安装板与所述定位框固定连接,所述定位销安装于所述安装板上,所述砖块本体开设有与所述定位销配合的卡接孔,所述定位销插入所述卡接孔内与所述砖块本体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件采用安装板及定位销配合,实现对定位框的限位,连接简单且便于拆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镇青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未经西安镇青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71593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