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红球藻用清洗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710115.3 | 申请日: | 2020-11-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16078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 发明(设计)人: | 郑训艺;郑祖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中藻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8B9/087 | 分类号: | B08B9/087;B08B13/00;B08B3/04;B08B3/14 |
| 代理公司: | 广州蓝晟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52 | 代理人: | 杨晓冰;栾洋洋 |
| 地址: | 342500 江西***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球藻用 清洗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红球藻用清洗装置,涉及红球藻清洗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清洗箱,清洗箱的底端设置有排液管,排液管的一端装配有电磁阀,清洗箱的内部设置有圆形滤板,圆形滤板与清洗箱的内壁贴合,圆形滤板顶端的外侧设置有环形刮板,清洗箱上表面的两端均固定有第一把手。本实用新型通过清洗箱、圆形滤板与第一把手配合,使得装置在对红球藻完成清洗后能够将清洗箱内的红球藻提出,同时将清洗箱内部粘连的红球藻刮下,完成沥水并取出,更加方便使用,通过封闭盖、电机与搅拌杆配合,使得装置能够通过搅拌杆搅拌,使得位于清洗箱内的红球藻与清水混合搅拌完成清洗,更加便于操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红球藻清洗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红球藻用清洗装置。
背景技术
红球藻是一种淡水单胞绿藻,隶属绿藻门、团藻目、红球藻科、红球藻属,该藻能大量累积虾青素而呈现红色,故名红球藻,又称雨生红球藻,红球藻是目前科学界发现的继螺旋藻、小球藻之后,富含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的藻类食品,红球藻在采收后需要清洗装置进行清洗将表面杂质祛除,但是现有的红球藻清洗装置在红球藻清洗完成后红球藻容易粘在清洗桶内壁,不方便红球藻沥水与取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红球藻用清洗装置,以解决了现有的问题:现有的红球藻清洗装置在红球藻清洗完成后红球藻容易粘在清洗桶内壁,不方便红球藻沥水与取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红球藻用清洗装置,包括清洗箱,所述清洗箱的底端设置有排液管,所述排液管的一端装配有电磁阀,所述清洗箱的内部设置有圆形滤板,所述圆形滤板与清洗箱的内壁贴合,所述圆形滤板顶端的外侧设置有环形刮板,所述清洗箱上表面的两端均固定有第一把手。
进一步地,所述清洗箱顶端的外侧固定有固定盘,所述固定盘上表面的两端均开设有插孔,所述固定盘的上方装配有封闭盖,所述封闭盖下表面且对应插孔的位置固定有插柱,所述封闭盖顶端的中部固定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有搅拌杆。
进一步地,所述清洗箱底端的外侧均布固定有若干个支腿,所述支腿的底端固定有底垫。
进一步地,所述封闭盖上表面的两端均固定有第二把手。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把手与第二把手的形状均为U型。
进一步地,所述清洗箱的内壁为光滑的曲面。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清洗箱、圆形滤板与第一把手配合,使得装置在对红球藻完成清洗后能够将清洗箱内的红球藻提出,同时将清洗箱内部粘连的红球藻刮下,完成沥水并取出,更加方便使用。
2、本实用新型通过封闭盖、电机与搅拌杆配合,使得装置能够通过搅拌杆搅拌,使得位于清洗箱内的红球藻与清水混合搅拌完成清洗,更加便于操作。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展开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中藻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西中藻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71011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铅笔快速上胶设备
- 下一篇:一种污水增压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