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USB的智能人机交互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709015.9 | 申请日: | 2020-11-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81464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7 |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峰;郝潇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6F9/22 | 分类号: | G06F9/22;G06F3/14;G06F13/42;G06F3/02 |
| 代理公司: | 太原申立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5 | 代理人: | 郭海燕 |
| 地址: | 030006***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usb 智能 人机交互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基于USB的智能人机交互装置,包括有DC‑DC电源电路、显示屏接口、键盘接口、电源管理电路、指示灯电路、微控制器电路及USB通信电路,其中,微控制器电路中采用的微控制器可降低功耗并提升性能,同时支持丰富的外设;USB通信电路中采用的芯片可实现即插即用的效果;显示屏采用的2.42吋OLED显示屏,具有对比度高,功耗低,色彩还原度好、价格低廉及便携性高等优点;键盘采用薄膜式矩阵键盘,具有轻便柔软、造型灵活、安装方便、成本低廉、便于大规模生产等优点;结合上述优势,使该智能人机交互装置既实现了基本功能,也解决了人机交互设备成本高、占地面积大及使用时能耗高、便利性差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人机交互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基于USB的智能人机交互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互联网已成为人们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中的物联网技术更为突出。物联网,顾名思义,它的终极目标就是实现万物互联,这样在实现过程中就需要大量的物联网设备来搭建平台或基础设备来提供人机交互功能。但目前在市场上找到的人机交互设备,均为大型设备,需专业人员进行安装、调试、维护、保养等工作,成本高,占地面积大且使用时能耗高、便利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基于USB的智能人机交互装置,从而可解决人机交互设备成本高、占地面积大及使用时能耗高、便利性差的问题。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而提供的一种基于USB的智能人机交互装置,包括有DC-DC电源电路、显示屏接口、键盘接口、电源管理电路、指示灯电路、微控制器电路及USB通信电路,所述DC-DC电源电路分别与显示屏接口及微控制器电路连接,以实现供电,所述微控制器电路的图像输出端1-13分别对应与显示屏接口的图像输入端1-13连接,信息接收端1-9分别对应与键盘接口的信息输出端1-9连接,控制端1与电源管理电路的控制端连接,控制端2-3分别对应与指示灯电路的控制端1-2连接,信号输入输出端1-2分别对应与微控制器电路的信号输入输出端1-2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DC-DC电源电路包括有芯片U1、电容 C2-C3、有极电容CP1-CP2、电阻R3、二极管D1及发光二极管D2,所述芯片 U1的引脚1分别与电容C2-C3的一端、有极电容CP1-CP2的负极连接并接地,引脚2分别与引脚4、电容C2的另一端、有极电容CP2的正极、二极管D1的阳极、电阻R3的一端及3.3V电源连接,引脚3分别与二极管D1的阴极、有极电容CP1的正极、电容C3的另一端及5V电源连接,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D2的阴极接地。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显示屏接口包括有液晶模组P3,所述液晶模组P3的引脚1接地,引脚2与3.3V电源连接,引脚4-6分别对应与显示屏接口的图像输入端11-13连接,引脚7-15、17分别与显示屏接口的图像输入端 1-10连接,引脚19与3.3V电源连接,引脚20接地。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键盘接口包括有键盘模组P5,所述键盘模组P5的引脚5-1分别对应与键盘接口的信息输出端1-5连接,引脚6-9分别对应与键盘接口的信息输出端6-9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源管理电路包括有芯片U2、插座P1、电阻R1-R2及电容C1,所述芯片U2的引脚1与电容C1的一端连接并接地,引脚2分别与电阻R1及电源管理电路的控制端连接,引脚3分别与插座P1的引脚2及电阻R2的一端连接,引脚4分别与电容C1的另一端、电阻R1-R2的另一端及3.3V电源连接,所述插座P1的引脚1接地。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指示灯电路包括有限流电阻R9-R10及发光二极管LD1-LD2,所述电阻R9的一端与指示灯电路的控制端1连接,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LD1的阳极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LD1的阴极接地,所述电阻 R10的一端与指示灯电路的控制端2连接,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LD2的阳极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LD2的阴极接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大学,未经山西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70901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调节的相机干燥箱
- 下一篇:一种太阳能电池POE封装胶膜折光率检测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