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应用于高边驱动电平位移的钳位电路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701630.5 | 申请日: | 2020-11-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90665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6 | 
| 发明(设计)人: | 梁国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思瑞浦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3K19/003 | 分类号: | H03K19/003;H03K19/0185 |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陈忠辉 | 
| 地址: | 641400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应用于 驱动 电平 位移 电路 | ||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应用于高边驱动电平位移的钳位电路,包含输入向的第一电压VPower、第二电压VCC、二极管D1、电阻R1,输出向的参考电压VBoot、功率管源端VLX及输入输出之间的驱动单元,其中二极管D1单向接入第二电压VCC与参考电压VBoot之间,电阻R1两端分别与二极管D1的负极和场效应晶体管M1相接。其优化特点为电路中设有NPN型三极管Q1作为钳位管,其中钳位管的集电极与二极管D1的负极相连接,钳位管的发射极与MOS管M1的漏极相连接,钳位管的基极与功率管源端VLX相连接。应用该钳位电路,充分利用了NPN型三极管电流效率高的特性,提升了对寄生节点的充电速率和响应速度,有效缩减了死区时间。同时,采用电压控制电流源作为逻辑电平传递的途径,提升了稳定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钳位电路设计,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高边驱动电平位移且能够显著降低死区时间的钳位电路。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高边驱动(High Side Driver)多采用集成的驱动芯片,这类高边驱动,其驱动能力强,且自带保护功能。而在该类芯片的电路设计上,普遍采用电流源的通断流传递逻辑电平。但通常该部分存在较大的寄生电容,造成逻辑电平传递时存在较长的死区时间,且长期难以克服。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出一种应用于高边驱动电平位移的钳位电路。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为,应用于高边驱动电平位移的钳位电路,包含输入向的第一电压VPower、第二电压VCC、二极管D1、电阻R1,输出向的参考电压VBoot、功率管源端VLX,以及输入输出之间的驱动单元,其中二极管D1单向接入第二电压VCC与参考电压VBoot之间,电阻R1的一端与二极管D1的负极相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通过MOS管M1和电压控制电流源I1接入公共接地端电压VSS,其特征在于:电路中设有NPN型三极管Q1作为钳位管,其中钳位管的集电极与二极管D1的负极相连接,钳位管的发射极与MOS管M1的漏极相连接,钳位管的基极与功率管源端VLX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钳位电路通过MOS管M1和电压控制电流源I1传递逻辑电平,其中MOS管M1的漏极与钳位管的发射极及电阻R1的另一端相连接,MOS管M1的源极通过电压控制电流源I1接入公共接地端,MOS管M1的栅极与输入电压VCC相连接。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钳位电路设计,具备显著的进步性:该电路充分利用了NPN型三极管电流效率高的特性,提升了对寄生节点的充电速率和响应速度,有效缩减了死区时间。同时,采用电压控制电流源作为逻辑电平传递的途径,进一步提升了稳定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应用于高边驱动电平位移的钳位电路的接线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便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述,以使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掌握,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晰的界定。
本实用新型设计者针对传统高边驱动电平位移电路由于其中存在较大的寄生电容,造成逻辑电平传递存在较长死区时间的不足进行了综合分析,结合自身经验和创造性劳动,提出了一种应用于高边驱动电平位移的钳位电路,在传统电路的基础上,改进钳位器件的选择和连接,以提升响应速度、克服死区时间过长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思瑞浦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思瑞浦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70163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