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磁离合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698293.9 | 申请日: | 2020-11-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71176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 发明(设计)人: | 李荣毓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荣毓 |
| 主分类号: | F16H3/085 | 分类号: | F16H3/085;F16H3/12;F16H3/14;F16D27/118;A61M5/31;A61M5/20 |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英诺创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8 | 代理人: | 郑云 |
| 地址: | 213161 江苏省常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磁 离合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磁离合装置,包括第一离合机构和第二离合机构,第一离合齿轮滑动且转动设置在第一从动齿轮和第一电磁铁之间,第一从动齿轮和第一离合齿轮的两相对面上均开设有可相互啮合的啮合齿;第二离合齿轮滑动且转动设置在第二从动齿轮和第二电磁铁之间,第二从动齿轮和第二离合齿轮的两相对面上均开设有可相互啮合的啮合齿;本实用新型仅包含一组转动机构,可实现第一离合机构和第二离合机构的不同时工作,可使用在一个电机驱动两个自动注射器的输注装置中,降低了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价格,降低了医疗成本,减轻了患者负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磁离合装置。
背景技术
注射器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医疗器械,现有的注射器在使用时,一般是通过人工方式,将注射器针头刺入药剂瓶内,通过拉动活塞杆来带动活塞运动,从而利用气压差将药液抽取到注射器内,然后将针头扎入患者静脉,紧接着按压活塞杆,从而将药液注射进患者体内。但是,采用人工的方式进行注射时,很容易因为按压时用力过大,从而导致注射速度过快,冲击患者静脉血管,从而引起患者的强烈不适感。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专利号为201920619597.6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神经内科医生用自动注射器》,该自动注射器,包括注射针管,所述注射针管内设有注射腔,所述注射针管的一端上固定连接有微型步进电机,所述微型步进电机靠近注射针管的一侧壁上固定连接贯穿注射针管的螺纹杆,所述注射腔内滑动连接有活塞。本实用新型采用微型步进电机作为动力源,借助螺纹连接的方式来驱动活塞移动,使得活塞的运动速度平稳且便于控制,因此抽取药液和注射药液的量控制精确,且自动注射速度平缓,不会引起患者的不适,并且,管头上的针头能够根据用户的需要,方便的进行更换。
但是,在使用上述自动注射器在注射时,一次仅能注射一种药液,当需要注射另一种药液时,需向自动注射器内装入另一种药液,装入药液的时间较长,病人的等待时间较长,尤其是寒冷的冬天,病人裸露的注射部位较为寒冷,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影响病人心情,延缓治疗效果;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医护人员会同时使用两个自动注射器进行分别注射,但是,两个单独的自动注射器不便区分,需在两个自动注射器上均标记患者姓名,医护人员的工作量较大;
为了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可将两个自动注射器固定设置在同一壳体上,这样仅需在壳体上标注患者姓名即可,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但是,两个自动注射器包括两个微型电机,微型电机的价格较高,自动注射器整体的价格较高,导致医疗成本较高,患者的负担较重,且现有技术中的离合器均不能达到该自动注射器的使用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离合器均不能达到自动注射器使用要求的问题,提供一种电磁离合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磁离合装置,包括壳体、转动机构、第一离合机构和第二离合机构:
所述第一离合机构包括第一从动齿轮、第一离合齿轮、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一电磁铁,所述第一从动齿轮转动安装在壳体内且与转动机构传动连接,所述第一电磁铁固定安装在壳体内,所述第一离合齿轮滑动且转动设置在第一从动齿轮和第一电磁铁之间,所述第一从动齿轮和第一离合齿轮的两相对面上均开设有可相互啮合的啮合齿,所述第一电磁铁与第一离合齿轮之间设置有第一复位组件,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传动与第一离合齿轮啮合;
所述第二离合机构包括第二从动齿轮、第二离合齿轮、第二传动齿轮和第二电磁铁,所述第二从动齿轮转动安装在壳体内且与转动机构传动连接,所述第二电磁铁固定安装在壳体内,所述第二离合齿轮滑动且转动设置在第二从动齿轮和第二电磁铁之间,所述第二从动齿轮和第二离合齿轮的两相对面上均开设有可相互啮合的啮合齿,所述第二电磁铁与第二离合齿轮之间设置有第二复位组件,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与第二离合齿轮啮合;
当第一离合机构工作,第二离合机构不工作时:第一电磁铁不工作,第一离合齿轮在第一复位组件的作用下与第一从动齿轮啮合,第二电磁铁工作,吸附第二离合齿轮与第二从动齿轮分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荣毓,未经李荣毓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69829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