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人行道安全警示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697832.7 | 申请日: | 2020-11-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98260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7 | 
| 发明(设计)人: | 王军学;李霞;皇学加;周荣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励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M11/04 | 分类号: | F16M11/04;F16M11/08;F16M11/18;E01F9/608;E01F9/615;E01F9/65 | 
| 代理公司: | 昆明科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53111 | 代理人: | 孙山明 | 
| 地址: | 650000 云南省昆明市***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人行道 安全 警示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人行道安全警示装置,包括底座、立柱、壳体和机箱,立柱固定连接于底座上端,壳体固定连接于立柱顶端,机箱固定连接于立柱侧边;壳体两内侧边对称固定连接有限位块,限位块开设有滑槽,滑槽内部滑动连接有导向杆,导向杆的一端与限位块的内侧边固定连接有拉伸弹簧,导向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杆,导向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齿条,齿条啮合有不完全齿轮,不完全齿轮的侧边固定连接有驱动轴,驱动轴固定连接有电机的输出轴,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节能环保、警示标牌立体感强,在行人过于靠近路沿时警示标牌会左右移动发出视觉警告,警示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全警示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人行道安全警示装置。
背景技术
安全标识牌是一种显示交通及道路信息的图形符号,它可使交通法规得到形象、具体、简明的表达,同时还表达了难以用文字描述的内容,用以管理行人、指示行车方向以保证道路畅通与,具有指导的性质,车辆、行人都需遵守。
但有些时候人群在等待红绿灯时仅为了争分夺秒,倾向于紧靠于马路边沿,甚至站在路上等待红绿灯,在车来车往的情况下十分危险,目前人行道使用的警示装置除去红绿灯语音播报警示,并无其他专有的警示装置予以行人安全警告,警示效果较为局限,不能起到充分的警示效果,为此,现提供一种人行道安全警示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行道安全警示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人行道安全警示装置,包括底座、立柱、壳体和机箱,所述立柱固定连接于底座上端,所述壳体固定连接于立柱顶端,所述机箱固定连接于立柱侧边;所述壳体两内侧边对称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部滑动连接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一端与限位块的内侧边固定连接有拉伸弹簧,所述导向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导向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齿条,所述齿条啮合有不完全齿轮,所述不完全齿轮的侧边固定连接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固定连接有电机的输出轴。
优选的,所述壳体上端开设有活动口,所述支撑杆上端穿过活动扣固定连接有警示标牌,所述警示标牌开设有镂空标识,所述镂空标识的侧边固定连接有LED灯带。
优选的,所述壳体顶端固定安装有太阳能板。
优选的,所述机箱外部固定安装有红外传感器,其内部固定安装有处理器和蓄电池,所述太阳能板输出端与蓄电池输入端通过导线电性连接,所述蓄电池输出端与红外传感器、处理器和LED灯带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红外传感器和LED灯带的输出端与处理器输入端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机箱固定安装于立柱离地面距离为0.5至1米处。
优选的,所述警示标牌表层均涂覆有高反射材料,所述高反射材料为GMA聚丙烯酸树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当行人紧靠路沿等待红绿灯时,红外传感器中的热敏电阻受到红外线辐射时温度升高,电阻发生变化,通过转换电路变成电信号输出给处理器,处理器将红外传感器传输的信息处理后发送给电机,使得电机开始运作,电机带动不完全齿轮转动,若齿条与不完全齿轮啮合,则带动导向杆和支撑杆移动,当齿条不与不完全齿轮啮合适,拉伸弹簧在弹力作用下拉动导向杆复位,如此往复,带动支撑杆左右摆动以示警告,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便于量产和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警示标牌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侧面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励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云南励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69783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