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细小零件线切割高效夹具有效
申请号: | 202022696603.3 | 申请日: | 2020-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379466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7 |
发明(设计)人: | 杜卫国;陈明;付天章;徐海辉;黄金龙;王子维;张文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七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23H11/00 | 分类号: | B23H11/00;B23H7/02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09 | 代理人: | 刘英梅 |
地址: | 300131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细小 零件 切割 高效 夹具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细小零件线切割高效夹具,夹具基座上部设有安装平台,安装平台对应部位设有便于线切割走丝的工字型结构;固定座和调节座分别垂直固定于安装平台上工字型结构的左、右两侧,滑动座设置于调节座的内侧,在滑动座和夹具基座之间设有导向配合结构;滑动座和固定座相对设置,在固定座左侧和滑动座右侧分别安装有一可拆卸的快换夹块,位于左侧的快换夹块的右侧形状及位于右侧的快换夹块的左侧形状与待加工的细小工件的外轮廓形状匹配,两快换夹块之间形成工件夹持空间;在调节座上设置有调节螺纹孔,调节螺钉沿左右方向安装于调节螺纹孔内,调节螺钉的左端与滑动座的右端沿轴向限位连接。本夹具解决了细小零件线切割装夹困难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线切割加工领域,涉及细小零件的装夹技术问题,具体涉及一种细小零件线切割高效夹具。
背景技术
细小精密零件本身形状较小而需加工部位则更小,在普通机床上加工容易引起较大变形。而采用电火花线切割机加工细小精密零件的细小部位就相对简捷、方便,切削力很小。但是由于零件本身形状较小,在装夹与校正上比较繁锁,有一定难度,会导致辅助加工时间过长,严重影响生产效率。在实际生产中,往往又会针对这类零件设计制作很多专用工装夹具,造成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细小零件线切割高效夹具,可解决当前细小零件线切割装夹困难的问题,可提高细小零件线切割加工效率;同时,由于夹具在设计上有一定通用性,可降低细小零件线切割加工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细小零件线切割高效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夹具基座、固定座、滑动座、调节座、调节螺钉、两个快换夹块;
所述夹具基座上部设置有安装平台,安装平台对应部位设置有便于线切割走丝的工字型结构;所述固定座和调节座分别垂直固定于安装平台上位于工字型结构的左、右两侧,所述滑动座以沿左右方向可移动的方式设置于调节座的内侧,在滑动座和夹具基座之间设置有导向配合结构;所述滑动座和固定座相对设置,在固定座的左侧和滑动座的右侧分别安装有一可拆卸的快换夹块,位于左侧的快换夹块的右侧形状及位于右侧的快换夹块的左侧形状与待加工的细小工件的外轮廓形状匹配,两快换夹块之间形成工件夹持空间;在调节座上设置有调节螺纹孔,所述调节螺钉沿左右方向安装于调节螺纹孔内,调节螺钉的左端与滑动座的右端沿轴向限位连接。
进一步的:在夹具基座的安装平台部位位于工字型结构的左右两侧各设置有一组用于安装螺钉的沉头孔,在固定座和调节座的底部各设置有一组螺纹孔;固定座上的螺纹孔与夹具基座上位于左侧的沉头孔一一对正,并安装有紧固螺钉,使固定座可拆卸式固定于夹具基座的安装平台上;调节座上的螺纹孔与夹具基座上位于右侧的沉头孔一一对正,并安装有紧固螺钉,使调节接座可拆卸式固定于夹具基座的安装平台上。
进一步的:在夹具基座上工字型结构和位于右侧的一组螺沉头孔之间设置有竖向贯通的腰型孔;在滑动座的底座设置有螺纹孔,该螺纹孔与腰型孔上下对正,在腰型孔内相切穿装有限位螺钉,限位螺钉的上端部与该螺纹孔连接,形成所述导向配合结构。
更近一步的:在滑动座右侧设置有调节螺钉插入孔,调节螺钉插入孔与滑动座底部的螺纹孔垂直相交,调节螺钉的螺杆端插入到调节螺钉插入孔内,在螺杆端设置有环槽,限位螺钉的上端部插入到环槽内,使调节螺钉的左端与滑动座的右端沿轴向限位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座为方块座,在固定座的右侧设置有限位槽,限位槽的外部设置有垂直的紧定螺纹孔,与固定座配合的快换夹块的左侧设置有限位凸起,限位凸起插装到限位槽内,通过旋紧于外侧紧定螺纹孔内的紧定螺钉,使固定座与对应快换夹块形成可拆卸式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滑动座为方块座,在滑动座的左侧设置有限位槽,限位槽的外部设置有垂直的紧定螺钉孔,与滑动座配合的快换夹块的右侧设置有限位凸起,限位凸起插装到限位槽内,通过旋紧于外侧紧定螺钉孔内的紧定螺钉,使滑动座与对应快换夹块形成可拆卸式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七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七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69660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