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兼容无线和有线的分布式信号传输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690007.4 | 申请日: | 2020-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5451504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7 |
发明(设计)人: | 尚鹏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延锋伟世通电子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42 | 分类号: | H01M10/42;H04B1/3822;H04B1/40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郭微 |
地址: | 2111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兼容 无线 有线 分布式 信号 传输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兼容无线和有线的分布式信号传输装置,模块包括电芯/模组采样模块M3、无线信号中转模块M2以及M1主控模块,有线通讯电芯/模组采样模块M4,其中:主控模块包括两个ADI6820芯片;无线信号中转模块M2包括两个ADI8850芯片以及两个ADI6820芯片;电芯/模组采样模块M3包括一个前端采样芯片,芯片选择为ADI6815芯片,还包括无线通讯芯片和一个内置天线;有线通讯电芯/模组采样模块M4包括4个ADI6815芯片,本方案既能方便灵活的布置电芯采样监控模块,同时也能有效降低线束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电动汽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兼容无线和有线的分布式信号传输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不断发展,特别是电动汽车,需要电池管理系统对电池的充放电行为进行管理,使其工作在合适的工况下,提高动力电池的使用寿命;同时对电芯的热扩散事件进行监控,当发生危险事件时能及时有效的进行预警,避免乘员生命健康受到危害。
在当前阶段,动力电池在新能源汽车整车成本中的占比高居不下,主机厂针对不同配置的车型提供不同续航里程的动力电池。市场上主流的BMS均为有线方案,其中大量的线束占据了相当部分的成本,尤其在续航里程较高,导致电芯数目较多的乘用车,或PACK体积较大的纯电动BUS上,尤其的明显;而市场上部分公司先行开发的无线BMS,则不能匹配某些乘用车,主机厂产品由于续航里程较短,则电芯数目较少,依然需要采用有线BMS的方案,同产品不同配置间不能进行快速切换,只能重新开发一套新的BMS,适配性较差,平台化程度低,开发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提出一种兼容无线和有线的分布式信号传输装置,BMU既能实现传统有线CMU的通讯方式,也能兼容无线CMU的通讯需求。即使用同一个BMU,可以进行有线或无线通讯方式的拓展,一种兼容无线和有线的分布式信号传输装置,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内部包括电芯/模组采样模块M3、无线信号中转模块M2以及主控模块M1,M4有线通讯电芯/模组采样模块,有线BMS中由主控模块和有线通讯电芯/模组采样模块组成,无线BMS由主控模块、无线信号中转模块和电芯/模组采样模块组成,其中:
所述主控模块M1为主板BMU(电池管理单元),包括两个ADI6820芯片;
所述无线信号中转模块M2为射频主机,包括两个ADI8850芯片以及两个ADI6820芯片,ADI6820芯片为串行通信SPI隔离芯片,ADI8850为无线信号收发芯片,同时接收来自多个电芯/模组采样模块M3的信号,无线信号中转模块M2内的两个天线,分别与两个ADI8850芯片及ADI6820芯片连接,即形成两条独立的信号接收回路;
所述电芯/模组采样模块M3为从板CMU(单体监控单元),包括一个前端采样芯片,用于采集和监控电压和温度,芯片选择为ADI6815芯片,还包括无线通讯芯片和一个内置天线,无线通讯芯片选择为ADI8850芯片,电芯采样监控模块使用所采集的串联电芯进行供电,且每个电芯采样监控模块只包括ADI6815和ADI8850两个芯片,所述电芯采样监控模块中,ADI6815芯片采集的信息通过SPI口与ADI8850芯片通讯,ADI8850芯片将信息通过天线用无线方式发出;
所述有线通讯电芯/模组采样模块M4为从板CMU(单体监控单元),包括4个ADI6815芯片,有线通讯电芯/模组采样模块M4输出的差分信号,通过菊花链回环与M1主控模块上的两个ADI6820芯片进行连接,形成稳定的、抗干扰能力较强的通信回路。此设计既能保证通信回路的稳定性,也能提供较高的隔离绝缘,减少了对外部的噪声干扰。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其中信号接收回路能独立的接收来自所有M3无线信号中转模块的信号,即两条回路接收到的数据信息是相同且冗余的,再经过差分处理后,传输给主控模块M1。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有线BMS中的主控模块M1与无线BMS中使用的主控模块M1为相同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延锋伟世通电子科技(南京)有限公司,未经延锋伟世通电子科技(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69000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排水的数控机床用喷水装置
- 下一篇:一种自动套袋垃圾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