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钢筋混凝土梁的抗火性能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677521.4 | 申请日: | 2020-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358047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欧蔓丽;曹伟军;欧志华;补国斌;薛艺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18 | 分类号: | G01N3/18;G01N2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智普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1 | 代理人: | 杨采良 |
地址: | 412007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筋混凝土 火性 检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钢筋混凝土梁的抗火性能检测装置,包括工作台,工作台的顶部中央位置固定连接有加热装置,加热装置的内部放置有混凝土梁试件,工作台的底部中央位置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支撑板表面底部相对应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架,支架的顶部且靠近工作台底部的位置固定连接有液压杆,液压杆的工作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的顶端贯穿工作台并延伸至其顶部,连接杆的顶端且位于混凝土梁试件的端部固定连接有压块,本实用新型涉及抗火性能检测技术领域。该一种钢筋混凝土梁的抗火性能检测装置,达到了检测准确的效果,结构合理简单,使用方便,可使压力和高温同时进行,检测快速准确,安全可靠,提高了工作效率及使用性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抗火性能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钢筋混凝土梁的抗火性能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建筑业也得到了飞速发展。钢筋混凝土,工程上常被简称为钢筋砼。是指通过在混凝土中加入钢筋网、钢板或纤维而构成的一种组合材料与之共同工作来改善混凝土力学性质的一种组合材料。为加劲混凝土最常见的一种形式。钢筋混凝土是指承重的主要构件是用钢筋混凝土建造的。包括薄壳结构、大模板现浇结构及使用滑模、升板等建造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物。用钢筋和混凝土制成的一种结构。钢筋承受拉力,混凝土承受压力。具有坚固、耐久、防火性能好、比钢结构节省钢材和成本低等优点。分两种:(1)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施工现场架设模板,配置钢筋,浇捣混凝土而筑成。(2)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用在工厂或施工现场预先制成的钢筋混凝钢混结构住宅的结构材料是钢筋混凝土,即钢筋、水泥、粗细骨料(碎石)、水等的混合体。这种结构的住宅具有抗震性能好、整体性强、抗腐蚀能力强、经久耐用等优点,并且房间的开间、进深相对较大,空间分割较自由。而在建筑物中,钢筋混凝土梁是重要的结构之一,钢筋混凝土梁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寿命。在火灾高温下易于发生爆裂,导致结构的迅速倒坍。这是高強与超高強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耐火性能差的表现。因此,对钢筋混凝土梁抗火性能的检测是非常有必要的。目前,市场上现有的对钢筋混凝土梁的抗火性能检测,通常把混凝土试件放入电炉中烧,然后取出进行施压,或冷至室温再进行抗压,而在现实火灾情况下,是高温和外部压力同时进行的,因此影响检测准确性,并且检测效率低,降低了使用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钢筋混凝土梁的抗火性能检测装置,解决了现有的对钢筋混凝土梁的抗火性能检测,通常把混凝土试件放入电炉中烧,然后取出进行施压,或冷至室温再进行抗压,而在现实火灾情况下,是高温和外部压力同时进行的,因此影响检测准确性,并且检测效率低,降低了使用性能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钢筋混凝土梁的抗火性能检测装置,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顶部中央位置固定连接有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的内部放置有混凝土梁试件,所述工作台的底部中央位置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表面底部相对应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的顶部且靠近工作台底部的位置固定连接有液压杆,所述液压杆的工作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顶端贯穿工作台并延伸至其顶部,所述所述连接杆的顶端且位于混凝土梁试件的端部固定连接有压块;
所述加热装置包括U形槽本体,所述U形槽本体内壁相对应的两侧且位于中央位置设置有矩形槽,所述U形槽本体内壁相对应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保温层,所述矩形槽的内部设置有加热块。
优选的,所述工作台的顶部且位于边缘位置固定连接有罩壳,所述罩壳的顶部卡接有顶盖,所述罩壳的表面顶部开设有与罩壳相适配的卡槽。
优选的,所述工作台底部相对应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防滑垫。
优选的,所述防滑垫的材料设置为橡胶材质。
优选的,所述工作台表面相对应的位置且位于加热装置的两侧均开设有与连接杆相适配的矩形穿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工业大学,未经湖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67752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用220级耐电晕铜圆线
- 下一篇:塔机套架防扭固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