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智慧公路的新型中央分隔带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675856.2 | 申请日: | 2020-11-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89691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6 |
| 发明(设计)人: | 徐沣驰;赵曜;李康建;李晶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林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E01F15/02 | 分类号: | E01F15/02;E01F7/06 |
| 代理公司: | 沈阳亚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107 | 代理人: | 王荣亮 |
| 地址: | 210037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智慧 公路 新型 中央 分隔 系统 | ||
一种用于智慧公路的新型中央分隔带系统,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需要有交通指挥人员指示,设置过程繁琐、费时,增加道路维护成本,存在安全隐患,使用灵活性差的问题。包括位于道路中间的若干组隔离机构,其特征在于:隔离机构的升降护栏位于路面以下的护栏容置槽内,升降护栏两端的下方分别设置有护栏升降支柱;护栏升降支柱的护栏升降柱体与护栏升降柱桩之间设置的护栏升降伸缩杆下端,与护栏升降驱动装置相连;升降护栏的两端分别通过柱体连接件与护栏升降柱体的上端相连。其设计合理,结构紧凑,能够根据两侧车道交通流量的不同情况,改变中间的若干个车道的行驶方向,可在保证道路行车安全的情况下、缓解交通压力,有效提高道路的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道路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根据两侧车道交通流量的不同情况,改变中间的若干个车道的行驶方向,能够在保证道路行车安全的情况下、缓解交通压力,有效提高道路利用率的用于智慧公路的新型中央分隔带系统。
背景技术
为了解决道路双向通行能力不均衡、一向拥堵的现象,国内一些城市路段启用了潮汐车道,但高速公路上目前还缺乏应用。这些现有路段的潮汐车道设置需要有相应的交通指挥人员指示,设置过程繁琐、费时,增加了道路维护的人工成本;并且,设置的潮汐车道缺少护栏隔离,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
同时,现有的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固定地设置在道路中央,绝大多数国道、省道等主干网络均是在中央分隔带处固定放置京式护栏、锌钢道路护栏等。然而,这类传统的护栏缺乏使用灵活性,产品形式及功能较为单一。中央分隔带不可移动的缺陷,对于解决高速拥堵问题造成了极大的阻碍。另外,现有的移动隔离栏一般采用整体平移的方式,在移动过程中,影响车辆通行能力,且只能应用于城市道路当中,不符合高速公路相关规范,例如:公告号为CN107938557A的“自动变换车道护栏”及公告号为CN110295558A的“一种智能交通用潮汐车道自动变换装置”等。故有必要对现有技术的潮汐车道的中央分隔方式和装置予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根据两侧车道交通流量的不同情况,改变中间的若干个车道的行驶方向,能够在保证道路行车安全的情况下、缓解交通压力,有效提高道路利用率的用于智慧公路的新型中央分隔带系统。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用于智慧公路的新型中央分隔带系统包括位于道路中间位置处的若干组隔离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机构由若干个连续布置的升降护栏构成,升降护栏位于路面以下的护栏容置槽内,且所述升降护栏两端的下方分别设置有护栏升降支柱;所述护栏升降支柱包括固定设置在路面以下的护栏升降柱桩,护栏升降柱桩的内部设置有护栏升降柱体,护栏升降柱体与护栏升降柱桩之间设置有护栏升降伸缩杆,护栏升降伸缩杆的下端与护栏升降驱动装置的驱动端相连;所述升降护栏的两端部,分别通过柱体连接件与相应侧的护栏升降柱体的上端相连。
所述护栏容置槽内部设置的升降护栏的上方,活动设置有水平布置的护栏保护盖板;所述护栏保护盖板的端部,位于护栏容置槽上端开口侧部设置的盖板凹槽内,且盖板凹槽内设置有用于开启、闭合护栏保护盖板的盖板驱动机构。以利用闭合的护栏保护盖板,对降下的隔离机构的升降护栏进行防护和遮挡,进而便于路面上的正向车道和反向车道的数量发生变化时,车辆的正常行驶。
所述护栏升降支柱的护栏升降柱体的上端,设置有工作状态提示灯。以通过不同颜色的提示灯,来区分系统的各种工作状态。
所述隔离机构的升降护栏为两排、平行布置的结构形式,并且,两排升降护栏之间,还设置有若干组、沿车辆行驶方向布置的防眩隔板。以利用两排升降护栏之间设置的防眩隔板,来有效阻隔对向车道上车辆的灯光,提升往来车辆行驶的安全性。
所述防眩隔板位于路面以下,且各组防眩隔板的下方均分别设置有防眩板升降支柱。以通过防眩板升降支柱来驱使防眩隔板,随着升降护栏的起升和下降而相应升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林业大学,未经南京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67585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分散压力节能边坡锚固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天然气压缩机用清洗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