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的装配式绿植墙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674681.3 | 申请日: | 2020-11-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73895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6 |
| 发明(设计)人: | 罗命军;张祖峰;穆国平;杨水清;张虎;张文琢;洪榴祥;王传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螳螂精装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B2/00 | 分类号: | E04B2/00;E03B3/02;E04C2/30;E04C2/52;A01G9/02;A01G27/00 |
| 代理公司: | 苏州安永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510 | 代理人: | 姚惠菱 |
| 地址: | 21512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装配式 绿植墙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的装配式绿植墙,属于绿植墙体技术领域,包括:安装板、第一墙板和第二墙板,安装板上设置有第一安装槽,第一安装槽底部设置有多个排水口,第一墙板连接在第一安装槽的一侧,第二墙板连接在第一安装槽的另一侧,第一墙板和第二墙板之间留有间隙,间隙内安装有第三墙板,第三墙板为上端为开口结构,第三墙板的底部设置有若干第一通孔,第一通孔上设置有渗水层,渗水层上填充有土壤层,第一墙板和第二墙板上均安装有若干种植盆,每个种植盆上设置有第二通孔,第一墙板和第二墙板上均设置有若干第三通孔,第三通孔的位置与第二通孔相适应。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绿植墙的绿植经常需要更换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绿植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的装配式绿植墙。
背景技术
植物墙是用绿色植物编植成的墙体,是利用植物的根系对生长环境的超强自适应能力,使自然界中栖息于平地上的植物永久地生长于垂直的建筑墙面,为建筑设计和建筑装饰提供一种新型的有机生态材料。所谓“绿色植物墙”就是利用植物代替砖、石、钢筋水泥来砌墙,这种生机盎然的绿色墙,不仅占地面积少,省料省钱,而且能绿化美化环境、减少噪音、净化空气、调节温度,是人民值得提倡的好办法。
随着城市的高速扩张,传统绿化空间被不断压缩,城市的植物覆盖率不断下降,呈现出明显的热岛效应。人们采取了许多措施来改善当前的环境,垂直绿化技术就是其中较流行的一种。经过不断的技术改进,垂直绿化技术已经成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常见绿化措施,而通过安装架固定在墙面形成的绿化系统更是一种典型的绿化手段。现有技术中,垂直绿化系统通常包括安装架、绿化模块、滴灌系统、排水系统,通过在绿化模块中种植适宜的垂直绿化植物即可以实现垂直绿化。已有的垂直绿化系统结构较为复杂,安装不便。
同时种植植物的盆体积小,其中装载的土壤深度浅,植物的根茎不牢固,遇到恶劣的天气,植物会被连根拔起,导致绿植墙的绿植经常需要更换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植物的根茎不牢固,遇到恶劣的天气,植物会被连根拔起,导致绿植墙的绿植经常需要更换的问题,从而提出的一种多功能的装配式绿植墙。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的装配式绿植墙,其包括:安装板、第一墙板和第二墙板,所述安装板、所述第一墙板和所述第二墙板均为板体结构,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底部设置有多个排水口,所述第一安装槽沿所述安装板的长边设置,所述第一墙板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槽的一侧,所述第二墙板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另一侧,所述第一墙板和所述第二墙板之间留有间隙,所述间隙内安装有第三墙板,所述第三墙板为上端为开口结构,所述第三墙板的底部设置有若干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上设置有渗水层,所述渗水层上填充有土壤层,所述第一墙板和所述第二墙板上均安装有若干种植盆,每个所述种植盆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墙板和所述第二墙板上均设置有若干第三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延伸至所述土壤层内,所述第三通孔的位置与所述第二通孔相适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第三墙板上可拆卸连接有集水槽,所述集水槽底部设置有多个第四通孔,多个所述第四通孔均匀分布在所述集水槽的底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集水槽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墙板的顶部,所述第二挡板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墙板的顶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集水槽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三挡板,所述第三挡板为半圆形板体。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安装板内设置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槽的下方,所述排水口延伸至所述第二安装槽内。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螳螂精装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未经金螳螂精装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67468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轻钢结构连接结构
- 下一篇:一种轻钢结构柱底辅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