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动车的挡泥板有效
申请号: | 202022672805.4 | 申请日: | 2020-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435641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发明(设计)人: | 石全举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雅迪机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J15/04 | 分类号: | B62J15/04;B62J15/02;B62J50/16 |
代理公司: | 杭州君度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0 | 代理人: | 马聪 |
地址: | 237321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车 挡泥板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车的挡泥板,包括支撑板,支撑板位于挡泥板本体两侧,靠近挡泥板本体两侧均设置有平行支撑板的限位板,限位板端部设置为弧形凸条,紧靠弧形凸条右侧设置有槽口朝向支撑板侧边的凹槽;沿着挡泥板本体一侧的支撑板设置有开口,开口靠近限位板且与限位板平行;限位板之间设置有凹向挡泥板本体的弧形滑片,弧形滑片端部设置有与弧形凸条的弧形相配合的弧形固定环,弧形固定环端部设置有卡片,弧形滑片一端的弧形固定环上设置有穿过开口指向挡泥板本体外侧的连接片;沿着弧形滑片顶部设置有朝向轮胎的刮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动车挡泥板制造领域,涉及一种电动车的挡泥板。
背景技术
由于电动车的价格便宜、给人们出行带来便利等优点,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采用驾驶电动车的方式出行,路况各不相同,如果遇到泥泞的道路,电动车在行驶一段路后,车轮和挡泥板之间会塞住大量的泥巴,使电动车无法继续行驶,去除泥巴的过程也很复杂,因此挡泥板堵塞的问题需要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改善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有效防止车轮和挡泥板之间被堵塞且使用安全可靠的一种电动车的挡泥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动车的挡泥板,包括支撑板,所述的支撑板位于挡泥板本体两侧,靠近所述的挡泥板本体两侧均设置有平行支撑板的限位板,所述的限位板端部设置为弧形凸条,紧靠所述的弧形凸条右侧设置有槽口朝向支撑板侧边的凹槽;沿着所述的挡泥板本体一侧的支撑板设置有开口,所述的开口靠近限位板且与限位板平行;限位板之间设置有凹向挡泥板本体的弧形滑片,所述的弧形滑片端部设置有与弧形凸条的弧形相配合的弧形固定环,所述的弧形固定环端部设置有卡片,所述的弧形滑片一端的弧形固定环上设置有穿过开口指向挡泥板本体外侧的连接片;沿着所述的弧形滑片顶部设置有朝向轮胎的刮片。
进一步的,所述的卡片卡在凹槽内。
进一步优化的,所述的连接片位于卡片前端。
再进一步的,所述的支撑板下部设置有螺孔,螺丝穿过螺孔与电动车车身固定连接。
再进一步的,所述的刮片设置有2cm宽,与轮胎有一定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电动车的挡泥板,挡泥板本体两侧有限位板,限位板端部为弧形凸条,弧形凸条右侧有凹槽这样的结构有利于固定两限位板之间的弧形滑片,其中弧形滑片的端部设置有与弧形凸条的弧形相配合的弧形固定环,弧形固定环紧贴弧形凸条,使弧形固定环在弧形凸条上可随意滑动,弧形固定环端部设置有卡片,卡片刚好卡在凹槽内,卡片沿着凹槽可上下滑动,这就使弧形滑片沿着凹槽和弧形固定环在限位板上任意滑动;沿着弧形滑片顶部设置有朝向轮胎的刮片,刮片随着弧形滑片上下滑动,沿着挡泥板本体一侧的支撑板设置有开口,弧形滑片一端的弧形固定环上设置有穿过开口指向挡泥板本体外侧的连接片,当挡泥板和轮胎之间被泥巴堵塞时,握住连接片沿着开口向下滑动弧形滑片,弧形滑片上的刮片将泥巴沿着挡泥板全部去除,同时不伤轮胎。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电动车的挡泥板的结构图;
图2是电动车的挡泥板的侧视图;
图3是弧形滑片的放大图;
图4是限位板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是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尽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雅迪机车有限公司,未经安徽雅迪机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67280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永磁电机及电机设备
- 下一篇:一种非接触心身协同健康监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