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甲醇回流罐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672781.2 | 申请日: | 2020-11-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88503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6 |
| 发明(设计)人: | 黄维君;孙文刚;方明富;余昌军;肖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元利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3/00 | 分类号: | B01D3/00;B01D5/00;C07C29/80;C07C31/04 |
| 代理公司: | 重庆飞思明珠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28 | 代理人: | 刘念芝 |
| 地址: | 408000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甲醇 回流 罐装 | ||
一种甲醇回流罐装置,包括回流罐、甲醇缓冲罐、第一循环管,所述回流罐的侧壁设有进料管,用于与塔顶换热器的液相出口相连,所述第一循环管的一端与回流罐的底部相连,另一端与回流罐的顶部相连,该第一循环管上设有回流泵、第一阀门,所述第一阀门位于回流泵的下游,一回流管的上游端与第一循环管相连,位于回流泵、第一阀门之间,该回流管的下游端用于与甲醇塔侧壁相连,对甲醇塔回流,所述回流管上设有第二阀门,一连接管的上游端与第一循环管相连,位于回流泵、第一阀门之间,该连接管的下游端与甲醇缓冲罐相连,所述连接管上设有第三阀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有效回收利用甲醇塔排出的过量液相甲醇,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甲醇回流罐装置。
背景技术
化工企业配套使用的甲醇塔顶部排出的甲醇蒸汽经塔顶换热器冷凝为液态后,通过管路进入甲醇回流罐中,再利用回流泵将液态的甲醇泵回至甲醇塔中,形成回流。
特殊情况下,甲醇塔排出的甲醇蒸汽较多,冷凝形成的液态甲醇过量,导致排入甲醇回流罐的甲醇过量,过量的甲醇只能通过设置在甲醇回流罐顶部的排空管排至火炬进行燃烧,造成原料的严重浪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甲醇回流罐装置,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有效回收利用甲醇塔排出的过量液相甲醇,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甲醇回流罐装置,包括回流罐、甲醇缓冲罐、第一循环管,所述回流罐的侧壁设有进料管,用于与塔顶换热器的液相出口相连,所述第一循环管的一端与回流罐的底部相连,另一端与回流罐的顶部相连,该第一循环管上设有回流泵、第一阀门,所述第一阀门位于回流泵的下游,一回流管的上游端与第一循环管相连,位于回流泵、第一阀门之间,该回流管的下游端用于与甲醇塔侧壁相连,对甲醇塔回流,所述回流管上设有第二阀门,一连接管的上游端与第一循环管相连,位于回流泵、第一阀门之间,该连接管的下游端与甲醇缓冲罐相连,所述连接管上设有第三阀门。
所述回流管位于连接管的上游。
还包括第二循环管,所述第二循环管的一端与甲醇缓冲罐的底部相连,另一端与甲醇缓冲罐的顶部相连,该第二循环管上设有甲醇泵、第四阀门,第四阀门位于甲醇泵的下游。
还包括若干排液管,这些排液管的上游端与第二循环管相连,位于甲醇泵、第四阀门之间,各排液管上分别设有阀门,至少一根排液管与所述回流罐相连。
所述连接管的下游端与第二循环管相连,位于第四阀门的下游。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甲醇回流罐装置包括回流罐、甲醇缓冲罐、第一循环管,其中,回流罐、甲醇缓冲罐均用于暂存甲醇。所述回流罐的侧壁设有进料管,用于与塔顶换热器的液相出口相连,甲醇塔顶排出的甲醇蒸汽经冷凝为液相后,由进料管进入回流罐中。所述第一循环管的一端与回流罐的底部相连,另一端与回流罐的顶部相连,该第一循环管上设有回流泵、第一阀门,所述第一阀门位于回流泵的下游,通过开启第一阀门、回流泵,使回流罐内的液态甲醇在回流泵、回流罐之间循环。一回流管的上游端与第一循环管相连,位于回流泵、第一阀门之间,该回流管的下游端用于与甲醇塔侧壁相连,对甲醇塔回流,所述回流管上设有第二阀门,通过控制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的开度,可实现调节循环流量、回流流量的目的,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一连接管的上游端与第一循环管相连,位于回流泵、第一阀门之间,该连接管的下游端与甲醇缓冲罐相连,所述连接管上设有第三阀门,当塔顶换热器排出的液相甲醇量较大时,通过合理开启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的开度,使部分(包括为零或全部的情况)的液态甲醇回流至甲醇塔,作为回流液,部分(包括为零或全部的情况)的液态甲醇排至甲醇缓冲罐进行暂存,部分(包括为零或全部的情况)的液态甲醇循环,可有效满足企业的需求,将多余的甲醇排至甲醇缓冲罐暂存,避免浪费过量的甲醇,有效提高甲醇的利用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元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元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67278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