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数控加工铣前轴板簧背面的加工工装有效
申请号: | 202022672591.0 | 申请日: | 2020-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373054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0 |
发明(设计)人: | 魏训青;周军生;司雨虹;刘元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恒泰车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3/06 | 分类号: | B23Q3/06 |
代理公司: | 济南誉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 37240 | 代理人: | 赵凤 |
地址: | 2712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数控 加工 前轴 背面 工装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数控加工铣前轴板簧背面的加工工装,包括两组用于铣前轴板簧定位的定位机构,每组定位机构上放置一个铣前轴板簧;在两组定位机构之间设置通过旋转同时压紧两个铣前轴板簧的压紧机构;每组定位机构均包括两个定位销,两个定位销与铣前轴板簧上的两个定位孔一一对应并能插入定位孔内;所述压紧机构包括用于压紧两个铣前轴板簧中部的压紧板,所述压紧板与转角缸的内杆连接,所述压紧板为长条状结构,不压紧时与铣前轴板簧工件平行,压紧时与铣前轴板簧工件垂直。稳定且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铣前轴板簧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控加工铣前轴板簧背面的加工工装。
背景技术
目前铣前轴板簧的加工过程中,一般是直接将其放置在工作台上,通过人工按压固定后,通过数控机床进行加工。这种加工方式,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大,在加工过程中,由于工件位置不能准确固定,容易出现加工质量问题,同时每次只能加工一个工件,加工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数控加工铣前轴板簧背面的加工工装。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提供一种数控加工铣前轴板簧背面的加工工装,包括两组用于铣前轴板簧定位的定位机构,每组定位机构上放置一个铣前轴板簧;在两组定位机构之间设置通过旋转同时压紧两个铣前轴板簧的压紧机构;
每组定位机构均包括两个定位销,两个定位销与铣前轴板簧上的两个定位孔一一对应并能插入定位孔内;
所述压紧机构包括用于压紧两个铣前轴板簧中部的压紧板,所述压紧板与转角缸的内杆连接,所述压紧板为长条状结构,不压紧时与铣前轴板簧工件平行,压紧时与铣前轴板簧工件垂直。
具体工作时,将两个铣前轴板簧放置在定位机构上,通过定位机构的定位销初步对铣前轴板簧定位,然后启动转角油缸,使压紧板由与工件平行的状态进行90°旋转,同时压紧板随转角油缸的行程进行收缩,实现对工件的压紧,防止机床作业时工件发生偏移。
作为优选,每个定位销均固定在一个工件调整垫板上,所述工件调整垫板固定在工件固定座上,所述工件固定座固定在工作台上。
作为优选,所述工件调整垫板上设置放置孔,所述定位销放置在放置孔内并通过螺栓与工件调整垫板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转角缸底部通过连接座与工作台固定,转角缸底部与连接座固定,连接座与工作台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压紧机构在同组定位机构的两个定位销之间。通过定位销对工件靠近两端的位置进行定位,然后通过压紧机构对工件的中部进行压紧,保证了工件固定的稳定性,为后期工件加工提供了保障。
作为优选,所述压紧机构为并排设置的两组。
作为优选,所述转角缸为转角油缸。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自动压紧替代人工压紧,稳定且效率高,减少了工人劳动强度;采用双工位设计,一次装夹完成两件工件加工,缩短了装夹时间,提高了加工效率;先通过定位销对工件初步定位,然后通过压紧机构对工件中部压紧,保证了工件固定的稳定性,为后期工件加工质量提供了保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定位销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定位销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工件调整垫板的纵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工件固定座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恒泰车桥有限公司,未经山东恒泰车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67259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不干胶标签贴标机
- 下一篇:一种液压油缸测试用的旋转支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