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体分子高分辨吸收光谱实验仪有效
申请号: | 202022671068.6 | 申请日: | 2020-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348206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发明(设计)人: | 娄秀涛;赵海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39 | 分类号: | G01N21/39;G01N21/01;G09B23/22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华夏松花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213 | 代理人: | 杨晓辉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体 分子 分辨 吸收光谱 实验 | ||
1.气体分子高分辨吸收光谱实验仪,其特征在于,包括信号控制分析系统(1)、吸收光谱实验仪主机(2)和外围气体测量光路系统(3);
所述吸收光谱实验仪主机(2)包括防静电机箱(2-1)和位于所述防静电机箱(2-1)内的信号控制采集单元(2-2)、激光器驱动器(2-3)和二极管激光器(2-4);
所述外围气体测量光路系统(3)包括光纤准直器(3-1)、气池(3-2)、光电探测器(3-3)和外围光路底座(3-4);且所述光纤准直器(3-1)、气池(3-2)和光电探测器(3-3)均固定在外围光路底座(3-4)上;
所述信号控制分析系统(1)的激光控制信号输出端与信号控制采集单元(2-2)的激光控制信号输入端电气连接;所述信号控制采集单元(2-2)的激光控制电压输出端与激光器驱动器(2-3)的激光控制电压输入端电气连接;激光器驱动器(2-3)的激光控制电流输出端与二极管激光器(2-4)的激光控制电流输入端电气连接,二极管激光器(2-4)的发射端发射激光;
所述激光通过光纤(4)入射至所述光纤准直器(3-1)的接收端,所述光纤准直器(3-1)的发射端发射准直的激光;
所述准直的激光穿过气池(3-2)入射至所述光电探测器(3-3)的接收端,所述光电探测器(3-3)的气体吸收电压信号输出端与所述信号控制分析系统(1)的气体吸收电压信号输入端电气连接;所述信号控制采集单元(2-2)的激光采集信号输出端与信号控制分析系统(1)的激光采集信号输入端电气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分子高分辨吸收光谱实验仪,其特征在于,防静电机箱(2-1)的一个侧面板上设有功能框图面板(5);
所述功能框图面板(5)包括信号通讯功能框区(5-1);
该信号通讯功能框区(5-1)内设有信号控制采集通讯接口(6),且信号控制分析系统(1)的激光控制信号输出端通过所述信号控制采集通讯接口(6)与信号控制采集单元(2-2)的激光控制信号输入端电气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分子高分辨吸收光谱实验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框图面板(5)还包括激光输出功能框区(5-2);
该激光输出功能框区(5-2)内设有激光输出接口(7),且二极管激光器(2-4)的发射端通过所述激光输出接口(7)与光纤(4)的接收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体分子高分辨吸收光谱实验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框图面板(5)还包括光电信号输入功能框区(5-3);
该光电信号输入功能框区(5-3)内设有光电信号输入接口(8),且光电探测器(3-3)的气体吸收电压信号输出端通过所述光电信号输入接口(8)与信号控制分析系统(1)的气体吸收电压信号输入端电气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分子高分辨吸收光谱实验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池(3-2)内填充有浓度小于1%的乙炔气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分子高分辨吸收光谱实验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围气体测量光路系统(3)还包括光纤准直器底座(3-5);
所述光纤准直器底座(3-5)的底部固定在外围光路底座(3-4)上;
所述光纤准直器底座(3-5)的上方固定有光纤准直器(3-1),且所述光纤准直器(3-1)的尾纤封装于光纤准直器底座(3-5)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体分子高分辨吸收光谱实验仪,其特征在于,光纤准直器底座(3-5)上设有光纤接口(9),光纤(4)的输出端通过所述光纤接口(9)与光纤准直器(3-1)的接收端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体分子高分辨吸收光谱实验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围气体测量光路系统(3)还包括气池固定架(3-6);
所述气池固定架(3-6)的底部固定在外围光路底座(3-4)上,且气池固定架(3-6)的上方固定设有至少一个气池套环;
气池(3-2)套装于所述气池套环内,且气池(3-2)的两端通过法兰密封,所述法兰的外径大于气池套环的内径,使得气池(3-2)无法从气池套环上脱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671068.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