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保护河道内水环境的监测和污水处理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669523.9 | 申请日: | 2020-11-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32747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1 |
| 发明(设计)人: | 陈辉;刘玉滨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市金坛区环境监测站;常州菲纳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G01N33/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栈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70 | 代理人: | 余柯薇 |
| 地址: | 21323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保护 河道 水环境 监测 污水处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保护河道内水环境的监测和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用于抽吸河道污水进行检测的第一水泵,用于对河道污水进行处理且通过第二入水管与第一水泵出水口连接的过滤组件,用于将处理后的河道污水回流至河道且通过第一出水管与过滤组件连接的第二水泵,其中,第二入水管与过滤组件内的第一蓄水区连接,过滤组件内还包括填充过滤组件的蛇形人工湿地,第一蓄水区与人工湿地之间设有第二过滤网连接,本实用新型解决了流动的污水与人工湿地接触时间短,导致污水处理的效果欠佳的问题,具有造价低廉,结构简单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治理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用于保护河道内水环境的监测和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从20世纪60年代起,面对工业革命带来的河流污染与破坏问题,欧洲各国开始重视河道污水治理。多数学者认为生态河道建设是指在保证河道安全的前提下,通过建设生态河床和生态护岸等工程技术手段,重塑一个相对自然稳定和健康开放的河流生态系统,能长期维持河道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最终构建一个人水和谐的理想环境。
目前,河道污水治理的主要方法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态一生物方法,生态一生物方法包括:河道曝气复氧、生物膜法.生物修复法,土地处理法、水生植物净化法。
现有的生物过滤方式一般通过人工湿地的方式进行河道污水处理,但流动的污水与人工湿地接触时间短,导致污水处理的效果欠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流动的污水与人工湿地接触时间短,导致污水处理的效果欠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保护河道内水环境的监测和污水处理装置,包括:
用于抽吸河道污水进行检测的第一水泵,第一水泵入水口通过第一入水管连接有垃圾过滤槽,第一入水管内部连接有第一水质监测仪,垃圾过滤槽连入河道,
用于对河道污水进行处理且通过第二入水管与第一水泵出水口连接的过滤组件,第二入水管与过滤组件内的第一蓄水区连接,过滤组件内还包括填充过滤组件的蛇形人工湿地,第一蓄水区与人工湿地之间设有第二过滤网连接,
用于将处理后的河道污水回流至河道且通过第一出水管与过滤组件连接的第二水泵,第二水泵的出水口通过第二出水管连入河道,第一出水管与过滤组件内的第二蓄水区连接,第二蓄水区与人工湿地之间设有第三过滤网。
进一步地,垃圾过滤槽与第一入水管连接处设有第一过滤网,这样的设计使得如塑料污染物等大块垃圾可以被阻隔限制在垃圾过滤槽内,便于工作人员的打捞。
进一步地,第一蓄水区底部设有曝气管,曝气管通过出气管与第一蓄水区外部鼓风机出气口连接,这样的设计使得鼓风机将空气充入污水中,并随污水流入人工湿地,进一步加强了人工湿地的生物活性,加快了污水的处理速度。
进一步地,人工湿地纵向由上到下分为浮游生物层、挺水植物层、根茎植物层和基层,多样的生物种类可以达到更好的污水处理效果。
更进一步地,第一过滤网的孔径大于第二过滤网和第三过滤网,不同大小孔径的过滤网可以将污水中的大颗粒垃圾分类限制在垃圾过滤槽和第一蓄水池内,便于工作人员打捞处理,节省劳动力。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过滤组件中尽可能地增加人工湿地的长度,使得污水在通过过滤组件的时间尽可能地长,因而,污水与人工湿地接触的时间更长,污水的生物处理时间更长,再加上孔径不同的三个过滤网,将塑料污染物等大块垃圾阻隔,将大块垃圾限制在垃圾过滤槽和第一蓄水区内,便于工作人员打捞,在结构简单,造价低廉的情况下,达到了更好的污水处理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人工湿地纵向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市金坛区环境监测站;常州菲纳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市金坛区环境监测站;常州菲纳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66952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