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折叠式诱兽笼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668197.X | 申请日: | 2020-11-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81954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 发明(设计)人: | 熊杰;曾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为民有害生物防治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01M23/20 | 分类号: | A01M23/20 |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徐瑛 |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折叠式 诱兽笼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折叠式诱兽笼,包括笼体和触发机关,所述笼体呈长方体状,一侧开口,开口处设有笼门和阻止笼门打开的门锁组件,所述笼体的剩余侧壁均为折叠侧壁,所述折叠侧壁均与所述笼体顶面和底面均铰接式连接,相邻所述折叠侧壁之间独立设置,所述折叠侧壁外侧设有插销组件;本实用新型通过可折叠侧壁的设置,使笼体可以实现折叠,可以有效减少空间占用,节约运输和存放成本,在使用时也更方便携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动物诱捕工具领域,具体为一种折叠式诱兽笼。
背景技术
为了生产、生活和科研的需要,需要活捉部分小型动物。现有技术中,广泛采用活门式自动门捕兽笼来活捉狐狸、鼬、松鼠等小动物。
公开号为CN203872878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捕禽兽笼,包括有前端开口的栅栏板组成的笼体、笼体前端开口的上端铰接有带门把的笼门、笼门上的与笼体上板连接的拉簧、笼体前端开口两侧板上的锁条及该锁条上滑动连接的锁扣,在前述的笼体内有踏板,该踏板的前端与笼体底板的前端铰接,笼体上板面有连接杆和踏板连接杆,连接杆的一端与笼体上板铰接,该连接杆的另一端与踏板连接杆的上端可拆卸挂接,踏板连接杆的上部与笼体上板铰接,该踏板连接杆的下端与笼体内的踏板的后端可拆卸挂接。
该实用新型虽然结构简单,操作简单,安全可靠,能活擒禽兽,又不会误伤他人,但是不可折叠,运输和存放时占空间较大,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折叠式诱兽笼,解决现有诱兽笼不可折叠,运输和存放不方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折叠式诱兽笼,包括笼体和触发机关,所述笼体呈长方体状,一侧开口,开口处设有笼门和阻止笼门打开的门锁组件,所述笼体的剩余侧壁均为折叠侧壁,所述折叠侧壁均与所述笼体顶面和底面均铰接式连接,相邻所述折叠侧壁之间独立设置,所述折叠侧壁外侧设有插销组件。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笼体和笼门形成囚禁动物的空间;通过设置的触发机关使动物进入笼体后,笼门自动关闭,将动物囚禁;通过设置的门锁组件,防止动物在笼体内撞击笼门,使笼门打开而逃脱;通过设置的折叠侧壁,使笼体可折叠,减少运输和存放时所占用的空间,降低存放和运输成本,且更易携带;通过设置的插销组件,可使笼体在使用时,保持其形状,不易变形,防止被捕捉到的动物逃离笼体。
具体地,所述折叠侧壁包括上侧板和下侧板,所述上侧板与所述下侧板之间铰接式连接,所述上侧板远离所述下侧板的一端与所述笼体的顶面铰接式连接,所述下侧板远离所述上侧板的一端与所述笼体的底面铰接式连接;通过铰接式的链接,笼体可以折叠起来,在运输和存放时可以减少占用的空间,节约存放和运输成本,携带也更方便。
具体地,所述插销组件包括插销、上插套和下插套,所述上插套位于所述上侧板,所述下插套位于所述下侧板,所述插销、上插套和下插套相互配合;当诱捕笼在使用时,将折叠的笼体展开,笼体呈长方体状,此时上侧板和下侧板均与笼体的底板垂直,插销可以插入上插套和下插套,限制上侧板和下侧板发生相对运动,当所有的插销都插上时,笼体的底板和顶板也都不能与折叠侧壁发生相对运动,避免在使用时出现笼体折叠,无法诱捕,或使已被诱捕的动物逃逸。
具体地,所述触发机关包括踏板、绳索、滑棍、压缩弹簧、第一滑套和第二滑套,所述踏板的一端与所述笼体的底面铰接式连接,另一端系有所述绳索,所述第一滑套水平设于所述笼体顶面靠近所述笼门处,所述第二滑套设于所述笼门靠近所述笼体顶面处,所述压缩弹簧和所述滑棍均位于所述第一滑套内,所述压缩弹簧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套内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滑棍连接,用于将所述滑棍远离所述压缩弹簧的一端推至所述第二滑套内,所述滑棍靠近所述压缩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绳索连接,所述滑棍、所述第一滑套和所述第二滑套相互配合;可以直接将笼门打开,等待动物进去,动物踩到踏板后,笼门会自动落下,将动物囚禁在笼体内。
进一步地,所述笼门与所述笼体的顶面铰接式连接;可以利用重力,笼门从高处落下,将动物囚禁在笼体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为民有害生物防治有限公司,未经武汉为民有害生物防治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66819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粮库电气云控系统
- 下一篇:一种新型药品存储装置





